一、企业产能:
产能不等于产量,尤其是盐湖,所以,这里没计算盐湖,盐湖产能和产量差距有点大。
赣锋锂业12万多吨(23年17万多吨),市值2150亿;每万吨约180亿市值,资源自给率估计50%以上;23年每万吨约126亿市值,资源自给率估计70%;
天齐锂业6万多吨,外加SQM 3万吨,合计9万多吨(23年估计7万多吨,加SQM 5万吨,12万多吨),市值1450亿;每万吨约160亿市值;资源自给率估计100%;23年每万吨约121亿市值,资源自给率100%;
永兴材料3万吨(23年估计5万吨),市值590亿;每万吨约197亿市值;资源自给率估计70%;23年每万吨约118亿市值,资源自给率估计70%;
江特电机2.5万吨(23年估计4.5万吨),市值395亿;每万吨158亿市值;资源自给率估计50%;23年每万吨约88亿市值,资源自给率估计暂时25%,可能会提升到100%;
盛新锂能6万吨(23年估计8万吨),市值492亿;每万吨约82亿市值;资源自给率估计20%;23年每万吨约62亿市值,资源自给率估计20%;
天华超净5.4万吨(23年估计8.4万吨),市值509亿;每万吨约94亿市值;资源自给率估计0%;23年每万吨约60亿市值,资源自给率估计10%;
雅化集团4.3万吨(23年估计5.3万吨),市值406亿;每万吨约94亿市值;资源自给率估计0%;23年每万吨约77亿市值,资源自给率估计20%;
中矿资源3万吨(扩产3.5万吨,23年初近7万吨),市值319亿;每万吨约106亿市值;资源自给率估计50%;23年每万吨约48亿市值,资源自给率估计50%;
盐湖+科达3万多吨,藏格矿业1万吨,还有其他业务;
西藏盐湖的产能暂时不好估计,看落实情况;
西藏珠峰的阿根廷盐湖要看后续具体落实。
二、产能估值模型
一般来说,无自给的锂盐,每万吨对应80亿左右;资源自给的锂盐,每万吨对应200亿市值左右。对应市值也是动态变化,因素主要是锂的价格和市场的情绪。
现在一吨锂盐的成本接近20万,锂盐市价30万时才会有比较好的盈利预期,下面按20万吨成本估算,如果以后锂矿成本上升,锂盐价格也必须跟着上升,锂矿成本下降,锂盐价格也可以跟着下降。目前,锂盐成本20万,实际锂盐价格40万以上。
按30万的锂盐价格,无自给的锂盐,每万吨可以盈利5亿到8亿,80亿对应16到20PE,PS为2.7;资源自给的锂盐,每万吨可以盈利15到20亿,200亿对应10到13PE,PS为6.7。
按40万的锂盐价格,无自给的锂盐,每万吨可以盈利8亿到12亿,80亿对应6.7到10PE,PS为2;资源自给的锂盐,每万吨可以盈利20到25亿,200亿对应8到10PE,PS为5。
按照目前20万成本,40万价格的话,按照上面的产能对应市值来看,PE大概在10PE左右,偏差就看各个企业的特殊情况。
三、估值分析
按资源自给率和每万吨市值来看,中矿资源还是最低估的,23年3万吨资源自给对应600亿市值,4万吨对应约200到300亿市值,再加上其他业务100亿,差不多接近1000亿;
江特电机如果提升自己率,也是最低估的,如果全部资源自给,那么对应900亿市值,再加上其他业务,接近1000亿,关键是要落实茜矿的采矿权;
天齐锂业按23年产能12万多吨,可以对应2400亿市值,打个折也差不多2000亿吧;
永兴材料的锂云母技术领先,国内宁德时代主动合作,国外澳矿也开始合作,进入技术输出阶段,未来市值有提升空间,估计到1000亿也是很有可能的,全世界低含量锂矿也有很多;
天华超净的锂矿供给较多,产能规划领先,虽然直接控股的锂矿很少,但是长期的供货保障比较多,也有机会上到1000亿;
西藏珠峰的阿根廷盐湖提锂,未来可能会扩到10万吨,权益5万吨,股权存在增加的可能,需要增发80多亿,如果能够实现产能规划,25年之前也可能会到1000亿,盐湖提锂的产能和产量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延迟。
四、说明
1,锂价在未来还存在上涨空间,但到25年锂价是多少,却不得而知,锂价影响估值。
2,以上估值的前提是锂价基本维持在30万以上的情况,而且这只是提供锂矿估值的一个角度,还要很多其他角度,比方说按储量估值,按净利润估值,按技术竞争力估值,按未来现金流估值,按利息估值等等。
3,企业经营是个动态的过程,很多企业还会继续扩产能,增加锂矿储备,增加资源自给率,这需要动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