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一点,我非医学专业,非医疗行业,非财经领域,非荐股,只是在这里记录下我验证自己逻辑决策的过程,大多数时候是证伪,极少数为证实。我不参与炒作,不做短线,但至少,我相信大家看得懂我说的,也有渠道可以验证。
一,关于特效药的几个要素
个人认为决定市场的三要素:
1)能否口服
2)临床数据至少能基本PK辉瑞
3)安全性。
从市场前景来看,这三者缺一不可。非口服那就只能住院患者使用,受众太小,或者学辉瑞加利托那韦,这就降低了安全性;安全性决定它的适用范围,能否作为预防,没有高危风险的会不会主动服用,会不会作为家庭储备药物,莲花清瘟就是绝佳的例子;临床数据当然是最终标准,真流感化以后,医保不可能一直承担,大家又不是傻子,当然会知道哪个药好,哪个更安全。
目前来看,VV116是有潜力达到我标准的。其它药物,读者可以自行进行评估。
二,关于VV116的效果:
基本判断逻辑,经上药所优化,VV116约等于或优于瑞德西韦,但改口服后也有可能效果降低。
瑞德西韦作为美国NIH从2020年中即批准的唯一重症抗病毒药物,和唯三高危风险患者抗病毒药物,经过近两年美国几千万患者的检验,必然是值得肯定的。而且NIH专家自己都认可瑞德西韦预防重症的效果与辉瑞基本类似87 vs 89,只是因为它需要注射。
关于它的安全性,也和辉瑞口服药,默克口服药做了对比,至少瑞德西韦目前来看是最优的。
国内对于VV116的定位,效果,近期大家已经沟通了很多,我就不累赘了。
三,关于进度,关于实验设计
最早的估算是在2月21日做的,“回顾辉瑞特效药临床试验及审批时间线,预测VV116一切顺利的前提下”,上市时间估计最快得到6月,目前来看疫情发展很快,上市时间点目前还没变化。
在这里强调一点,君实前期的实验时间点不一定准确了,现在国家关注度更高,试验节奏有了变化,君实在CDE指导下,同步开了十几个临床,包括香港三期轻症,乌兹别克斯坦重做三期,亚洲同时开十几个IND,美国计划6月,还包括上海重做一期临床,多个实验并行进行,预期都是3-4个月完成。当然咱们可以期待中期数据提前出来,取决于疫情发展。
关于公开实验的设计来看,三个三期国产药实验主要终点设定都不一样,只有116和辉瑞默克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结果可比较的,环境不同,只能近似比较,有说服力得做头对头。阿兹夫定/普克鲁胺看住院比例可能很好(因为收的年轻人之类患者,不治疗都会转阴。别提住院),但和安慰剂对照体现差异的不确定性就大了。116只要高风险的病人,光看住院率数字可能高一点,但容易做出阳性结果。这个实验设计对于药品出海很重要,对外国政府而言,可比较的数据是有说服力的。毕竟有MPP在呢。
四,关于3CL药物
首先我承认,3CL方向个人感觉后期的潜力大于瑞德西韦路线,限于专业知识和数据的匮乏,我无法对此来进行更多的专业性评判,我思考的逻辑如下:
a、君实是2022年1月26日与上药所达成合作协议开发VV993,前沿生物是2021年1月30日和上药所达成合作协议开发FB2001,一个朴素的想法是,一年后的药和一年前的药应该有某种意义上的优越性吧,至少993明确是口服的,效果应该也有可比性。记得某药明专家的评价么,他说药明系的是me-better,中科院系的3cl,一年前的药你说me-too我还理解,一年后的还是,个人觉得不合逻辑。
b、从进度上来看,国内3CL中FB2001的确最快,我之前的评价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目前依然最快,但作为注射使用,是不是和116的赛道都不一样?如果要做口服,加利托那韦,是不是又和后面的药物回到一个进度了,还带来副作用,有啥好担心呢?
c、从效果来看,君实对993提过考虑联用。大家如果有过研究,会知道病毒变异很快,所以很多成功的中和抗体都是联用的,国内唯一对Omicron依旧有效的抗体也是联用,一个失效另一个保持活性(清华大学实验室近期也针对Omicron突变株做了中和实验,结果显示BRII-196中和Omicron的效果的确下降明显,但BRII-198仍然保持活性,中和效果甚至相比其他突变毒株略有上升),原则上,小分子药物针对的都是高度保守的部分,难以通过变异来逃逸,但是全球流行的大染缸下,没什么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116+993路线能走通,确定性会更高。
d、从市场推广来看,如果116能成功,有116打下的基础,考虑116+993联用,那么名义上药品就是一个升级版,从君实-1升级到君实-2,大家觉得医院、患者是不是会有一定的倾向性?
e、从临床试验来看,同样可以有一定的延续性,乌兹别克斯坦、香港和东南亚的临床如果能成功一次,再来一个进化版的是不是更加容易,原班人马直接开始招募患者就好?
综上所述,只要君实自己的布局和规划一步步不出纰漏,那么即使考虑3cl,依然是国内确定性最大的一个,除非真的碰到其它的gamechanger。
五,关于市场、关于死亡率、关于轻症
关于死亡率,我从WHO公开数据提取了死亡数字,欧美死亡率的确下降很多,但也不是报道说的那么低,其它国家依然有较高的,比如香港,吉林也刚出现两例死亡。欧美媒体大部分还是服从国家政策的,从俄乌就看的很清楚,人家都躺平了,既然无可奈何那就让大家少担心咯。
关于市场,我先做了一个估算,后面又根据自己思考的内容,结合轻症化做了一个推理,总的来说市场前景是相当可观的,前提是药物能达到预期,多达到一个预期市场就大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