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收藏 · 2022年4月24日 0

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一,人民币为什么跌逾千点?

人民币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周。

4月22日晚间,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跌破6.5大关。离岸人民币一度跌破6.54,创一年来新低,在岸人民币跌破6.50,为去年8月以来首次。美元指数则升破101,创一年新高。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人民币连续四个交易日大跌,在岸、离岸本周贬值幅度双双超过1000点。

消息面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小组讨论会上表示,美联储致力于迅速加息以控制通胀,明确表示5月利率决议会讨论加息50个基点,且不排除在接下来的会议上继续大幅加息的可能。鲍威尔的鹰派表态引发了美国国债市场的大幅抛售,作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的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站上2.9%,美国股市也随之走低。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影响跨境资本流动至关重要的指标——中美利差持续收窄,甚至出现倒挂。有担忧认为,中美利差收窄限制了中国宽松货币政策的执行空间,货币当局在制定政策时不得不考虑到利差收窄造成的资本流出压力。

考虑到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仍然处于早期阶段,后续除了激进加息之外还将缩减资产负债表,人民币会因此持续承压吗?

二,RMB走弱的逻辑主线国内外经济与金融周期的背离

众所周知,货币金融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手段必然也要根据经济所处的阶段才能作出对应的的反应。

那么再简化一些——背离本质还是经济周期的背离——漂亮国真的向着漂亮的方向迈进,我们却偏向疲软硬不起来了。

这种背离表现在数据上可以从三方面来看

1,两国宏观经济周期背离的表现

经济好不不好,失业率是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因此我选择用两国失业率进行对比体现这种周期的背离。

P1:中国调查失业率:

目前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6.0%,已经达到疫情以来的高峰。较2020年3月份更为严峻,6月份以后又会有1073万大中专学生毕业,届时失业率将会进一步严峻。

P2:美国失业率:

美国调查失业率最新3月份数据为3.6%,昨日美联储在发布的经济褐皮书中表示美国劳动力市场已经达到了泡沫化的程度。泡沫这个本应用在股市、楼市的词汇居然用到了美国劳动力市场。

2,宏观经济的背离引起两国货币政策的背离

具体体现在两国货币政策上

a,华夏国货币金融政策:

P3:华夏国LPR 走势:

属于逐步下调走势不断进行降息操作,以促进投资与消费。

P4: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变动情况:

央行不断进行降准操作释放流动性。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一降再降。

铁粉交流50人小圈,如需加入请联系小助理(文末有二维码)。

b.漂亮国的货币政策情况如何

P5:美联储基准利率变动情况:

目前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目前已经上调25BP,与此同时伴随加息的是美联储将进行反QE也即QT缩表操作,将其在疫情期间为维护稳定购入的债券再次投向市场。

以上这些这些共同导致了我们在交易标的——人民币汇率上看到的图像——美元走强,RMB开始走弱。

P6:离岸人民币汇率走势图:

3,逻辑的验证

在赌场上你把1万元押注在持有王炸的A身上而没有押注在B身上,原因是你通过仔细观察牌桌大家出的牌后认为持有王炸的A获胜的概率很高。那么把彩头押注在A身上就会有高概率取胜。

同理,我们的交易既然是押注人民币走弱——那么我们的逻辑必然是漂亮国与华夏国的经济与金融货币周期背离应当是加剧。

接下来我们就要验证这种逻辑是否成立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或者模型来判断驱动两国经济与金融周期的因子是否会进一步加剧两国的背离、以及背离的程度如何,以此来确定我们能不能赢、如果赢的话又该在何时退出。

华夏国现在的经济形势如何以及接下来的演进方向

官方对于形势的定性: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前文:图说经济——一季度经济数据 中一季度数据一片萧条,消费、地产已全部垮掉,外需在疫情冲击下订单转移,且外部美联储加息约束下外需的总需求曲线左移,因此后续是否能够维持我持存疑态度。

另外,按去年GDP114万亿来算,房地产一家就占了18万亿,还不包括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现在地产不断萎缩,那么大的产出缺口谁来补?可以预料的是5.5的目标已经几乎不可能实现。

从货币政策来看

易纲行长表示货币政策最重要的是维护币值稳定这也是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以下为易行长最新讲话摘录:

易纲表示,中国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维护物价稳定。今年,粮食生产和能源供应对物价稳定非常重要。金融服务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的生产和进口。只要确保粮食生产和能源供应,物价将稳定在合理区间。中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将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P7:我国原油需求来源情况:

在这么高的对外依存度下,如果人民币像日元那样大幅贬值将会对我们的原油等基本原材料的进口产生巨大冲击进而引起输入型通货膨胀。

同时结合市场利率来看DR007维持在低位加上外部货币政策的制约来看货币政策再宽松已经没有太大空间。

因此在在保增长,稳就业上财政会不断加码,而货币政策更多的是结构性的,很难有全面的宽松。

从国际收支来看

外管局新闻发布会上王春英讲话的部分摘录: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稳健,经常账户保持合理规模顺差……历史上受到冲击比较大的主要是一些基本面有短板和弱项的经济体。……我国外债的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都在国际安全线以内,而且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整体水平。……要发挥汇率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增强弹性……外汇管理部门也会坚持底线思维,密切监测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进程和外溢影响,实时评估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状况,有效维护外汇市场稳定。

总结下来就是:

①我们有足够的实力

②日元那样贬值是因为他们有问题

③目前的波动还在范围以内,要发挥汇率的自动调节功能增加弹性实际暗含着贬值还会进一步加剧

④如果贬值幅度过大、过急也一定会会出手干预。

漂亮国的情况

参考前文:图说经济——用AD—AS模型复盘漂亮国疫后经济

美联储货币政策现阶段的核心任务就是将天量财政刺激计划改变的总需求曲线拉回正轨

P8:漂亮国CPI同比增速:

P9:漂亮国核心CPI同比增速:

外媒经济学人杂志最新一期有一个观点很有借鉴意义。他们的文章认为:为了维持美元信用体系,消除通货膨胀对于美国债权人信心的打击,美联储将会花大力气来治理通胀。

市场动态也验证了这一点,目前美联储鹰声缭绕,鲍威尔昨日已经明确五月要进行加息50BP。

同时美联储利率观测器显示:机构目前对于年底目标利率将会提升到2.0%-2.5%已经形成一致性预期。

总结:

内部:为维稳、保就业可以容忍汇率的部分贬值,但不会容忍过度贬值影响到国内物价。

外部:外部美联储加息预期已经打满,可能会出现预期的反转。

因此综合考量下来,汇率维持在6.7左右的可能性非常大,现在逢低依然可以适当布局

三,人民币是否会大幅贬值?

中美利差倒挂并不一定会导致人民币大幅贬值。

理由是本币资产吸引力的强弱取决于本国实际利率水平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实际利差,而非名义利差。对于两个通胀水平相差不大的国家而言,名义利差与实际利差基本相近,因此名义利差可以替代实际利差,用来衡量两国资产吸引力的相对强弱。但当两个国家通胀压力完全背离,通胀对跨国资金的流动影响边际会走强。投资者在衡量两国资产性价比的时候,需要计入通胀差异带来的影响。

通胀方面,美国民众已经开始承受美联储天量放水带来的后遗症。统计数据显示,美国3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8.5%,创下40年新高,这也是美国CPI连续6个月超过6%。美国资深经济学家彼得·希夫更是预测,美国通胀势头难以缓解,仍处在加速上行通道。

我国情况则不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2022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环比持平,不仅远低于美国,也远低于欧洲。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3月CPI同比上升7.5%,连续第5个月创历史新高,意味着消费者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

当前中美名义利差虽然倒挂,但实际利差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因此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并没有很大。另外,即使中美实际利差也开始走弱,也不意味着人民币一定会大幅贬值,因为人民币强弱不单单取决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资金流动,也要综合考虑经常项目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中国这种目前比较依赖外需、金融市场开放仍在建设期的国家而言,经常账户的影响往往要高于资本与金融账户。

通俗而言,经常账户(即“经常项目”)主要包括商品贸易收支和服务贸易收支,前者是指有形货物的进出口,后者是指诸如旅游、银行及保险等各种服务的往来。资本与金融账户(即“资本与金融项目”)反映的是国际资本流动,包括长期或短期的资本流出和资本流入。

2022年3月25日外汇局发布的《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表示,2022年,如果全球疫情缓和、经济活动逐步恢复,我国经常账户收支状况将随之向常态回归,但经常账户顺差格局不会改变,并且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历史数据显示,贸易顺差同比走强往往会对人民币形成支撑,而当贸易顺差同比走弱时,人民币汇率表现也会跟随走弱。依此逻辑,判断后续人民币汇率是否会持续大幅贬值,更多需要判断未来经常账户、尤其是贸易项下资金净流入的变动趋势。在这个意义上,即使中美实际利差也开始走弱,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逆差,经常账户的盈余也将有力支撑人民币币值稳定。

外汇局统计数据显示,按美元计值,2021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3173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5627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999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1620亿美元,二次收入顺差165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1499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顺差1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382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1882亿美元。

另外一个观察经常账户状态的指标是银行结售汇数据,我国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的主力部分由经常账户贡献。外汇局昨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3月,银行结汇16374亿元人民币,售汇14676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顺差1699亿元人民币。2022年1-3月,银行累计结汇41933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38202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顺差3731亿元人民币。

同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一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发言提振市场信心:“我国经济韧性比较强,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国际收支结构稳健,经常账户保持合理规模顺差,人民币资产具有长期投资价值,这些因素都会为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提供根本支撑。对于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和跨境资本流动来说,美联储加息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影响变量,但是根本因素还是自身宏观基本面和市场基础。就中国来讲,近年来中国外汇市场韧性不断增强,有基础和有条件适应本轮美联储政策调整。”

四,人民币贬值其实是好事

推动人民币贬值是好事,无论对于咱买的小破企业,还是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刷推荐刷到一堆投降派大V的言论真是刷到烦了,应该把他们打包好提着去大学重修经济学。假如真的那么简单,那么为啥还要整天研究经济学?

先说说我们的准备

①粮食方面

粮食播种面积稳步增长,2021年,各地政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支持复垦撂荒地,开发冬闲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76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6万公顷,增长0.7%,连续两年实现增长。具体来看,三大粮食(玉米、小麦、稻谷)中,玉米的播种面积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大约为小麦播种面积的2倍,2021年玉米的播种面积受玉米价格高涨因素影响同比增长近5%,为4332.4万公顷,玉米产量为三大粮食之最;小麦播种面积自2016年来连年下降,从2016年的24666千公顷将为2021年的22911千公顷,减少5.5%,;近几年由于稻谷价格持续走低,种植成本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有所减弱,从2018年以来,我国稻谷种植面积开始呈现下降的态势,2020年由于世界粮食危机逐渐显现,中国提出要严守耕地红线,使得中国稻谷播种面积上升至30080千公顷。

三大粮食产量稳步增长,2021年中国玉米产量为2.726亿吨,同比增长4.6%;但随着科研实力的进步,2021年小麦产量13434万吨,相较2016年的13319万吨增产8.6‰,2021年全国稻谷产量21285万吨,比上年增加10万吨,增长0.5%。

粮食进出口:进口方面,2016-2021年,我国粮食进口量整体呈荡上行。2021年中国粮食进口量达16454万吨,同比增长18.1%;进口金额达748.1亿美元,同比增长49.2%。出口方面,2016-2021年我国粮食出口量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走势。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粮食出口年降至354万吨,同比下降18.4%。2021年,受限于国外疫情形式,我国粮食出口量进一步下滑。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粮食出口量达331万吨,同比下降4.6%;出口金额达17.6亿美元,同比下降4.2%。

因此,虽然俄乌冲突与货币超发驱动全球粮食价格持续走高,但是国内粮食价格受到的冲击处于可控范围。因为中国粮食基本维持自产自需(只有大豆对外依赖度较高),尤其在人民币升值期间中国进口了大量粮食,所以从主粮的角度看国内粮食是绝对安全的,粮食方面的输入型通胀绝对可控。

②统一大市场的能源方面

受俄乌冲突以及中国国内疫情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非常大。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国际主要能源商品价格大幅上涨,造成我国进口成本剧烈提高;而中国国内疫情导致物流受阻,加大了供应链压力。不过我们首先要明白能源价格尤其是原油价格的上涨是不可避免的,供需的不平衡是原油价格上涨的核心因素,背后的原因在于在于对油气行业长期投资不足导致供给能力受到极大限制,OPEC+ 与美国页岩油的增产能力已经达到瓶颈,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地缘政治冲突风险会显著加大,从长期来看油价上行的逻辑不会被轻易改变。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提出了,“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健全油气期货产品体系”以及“推动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并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国内大宗商品的统筹供应能力,减少摩擦成本,同时激发市场参与主体的活力,从而在全国市场范围内可能降低供需错配风险。通过对《文件》的学习,我们能推测出国内能源体系与制度的建设可能提速。当前国内能源期货市场仍需完善,譬如各类成品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期货市场更加全面发展,将有助于实体企业合理利用套保等金融工具,抵御外部风险,保障国内供应。此外,油气管网互联互通且公平开放,是全产业市场化、实现上下游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天然气股票的超级预期差),也有助于打破行业垄断,实现能源增产保供。因此,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有助于降低能源的输入型通胀风险。

粮食囤了,统一大市场正式开始建设了,几桶油去谈壳牌的俄罗斯油气资产了,“底线”的东西已经全部准备好。换句话说:中国已经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已经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只要国内供应链疏通了,输入型通胀我们真的怕吗?反过来,贬值有助于:①刺激生产和消费;②提高居民购买力;③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刺激出口从而抢占市场份额。我国是工业超级大国,跟着美国一起保汇率最终只会双双陷入萧条,企业破产了、就业没了、收入降了、工业品连小日本也竞争不过了(这家伙最近在速贬),而且中国居民杠杆率连续 3 年稳定在 60%,已经到了日本房地产泡沫的顶峰水平,如果中美同步进入大萧条,你们觉得到时候咱的处境和美国佬相比会怎么样?

只有一条路就是打出去,我们主动贬值保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美元的信用根基在石油和军事,人民币的信用根基在哪儿?在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竞争力。跟随美元升值只会遏制自己的产能并降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最后把自己的信用根基抽掉了。沙特和俄罗斯不是已经在和中国谈人民币结算了嘛!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就在这里体现了。如今美国在自毁长城,当然我们也用 003、055、yj21 推了一把军事。所以难道我们也要做一条跟屁虫让自己的工业萧条?当然是再推一把,抓紧时间把我们的产品推向更多的市场份额里去,同时搞好和一众资源国的关系推动本币结算进程。

买这家小破企业的同时也在研究美国的经济,债务那么庞大,高息能高到何时?印钞印不出石油和矿产资源,也印不出粮食。这轮通胀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超发和供应链紊乱,而不是需求过热,一系列紧缩政策只会摧毁掉正常需求,并且提高融资成本。一加息把企业加没了,把就业加没了,把产品的竞争力加没了,把买东西给你的小弟加没了(因为亏了),最后把衰退加来了。

所以下一步咱们怎么走?抛美债换资源打压国内通胀,用宽松政策刺激居民消费(发钱、发券、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降低个税),给企业减税降负改善营商环境促进生产,大力投资高新技术制造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各种条件已经不是2018年了,环境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应该把不利于产能、内需扩张的因素尽力排除掉,比如加强金融监管把那些欺诈投资者的垃圾公司全部抓到牢里,比如推动第三针疫苗接种,比如把那些买办投降派清洗掉,比如尽快清零复工复产(广州深圳太棒了!)。

假如我的思路摸到了中国顶层决策者思路的一点点,那么大宗商品的行情估计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旗帜鲜明做多油。

五,中国货币政策将继续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

尽管一季度经济数据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央行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仍然表现出了高度的审慎与克制。这是否也与美联储加快加息步伐的外部宏观环境有关?

上周五,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本次降准不及预期。从力度上看,本次降准并未达到央行2018年以来每次0.5%的降准规模,同时也是央行历史上第一次调降25bp的幅度。从资金规模上看,5300亿的长期资金也没有达到过去普遍7000亿的资金规模。

本周二备受关注的LPR报价调降预期也落空。2022年4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布,1年期LPR报价为3.7%,5年期LPR报价为4.6%,均与上月持平。这已经是LPR报价连续三个月按兵不动。

央行此举是出于何种考量?

就这一问题,央行有关负责人在《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答记者问》中明确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一是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保持物价总体稳定。二是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兼顾内外平衡。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我国货币政策放松节奏表现克制原因可能有三方面:一是从金融体系内部看,资金面处于合理充裕状态,信贷需求不足并非完全由货币政策所引致;二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来自防疫导致的生产停顿及供应链受损,货币宽松无能为力;第三,不容否认,我们的货币政策受到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外部制约。

中美经济周期背离下,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操作对国内宽松货币政策操作存在一定约束,LPR报价下调存在一定阻力。但在局部地区疫情拖累稳增长宽信用进程的背景下,预计货币政策宽松取向不会扭转,但后续货币政策或将逐渐转向结构性支持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披露,央行今年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截至4月中旬已上缴6000亿元,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6000亿元,实际上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基本相当。

END

郑重申明:本号涉及所有个股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推荐,更不承诺任何收益。

人工客服(haihancaijing005):

微博(海涵财说):会有些即时性强的内容更新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公众号文章时间线被打乱,3天左右不点厂告、在,系统会默认为你对我的观点不敢兴趣,将可能收不到或延迟收 文章通知。

常点在看、厂告,及时接收文章,以免错过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