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概念股
1、通信板块 2022Q3 净利润增速与机构持仓相背离
1.1、通信各子板块 2022Q3 净利润保持两位数正增长
2022 年 Q3,通信行业类公司营收加总为 17160 亿元,较 2021Q3 的 15615 亿元 增长 9.89%,归母净利润加总为 1513 亿元,较 2021Q3 的 1245 亿元增长 21.25%。其中三大运营商营收及净利润为 13453、1299 亿元,增速分别为 10.30%、12.02%。若剔除三大运营商,则 2022Q3 通信公司营收为 3707 亿元,较 2021Q3 的 3419 亿元 增速为 8.43%,归母净利润为 214 亿元,较 85 亿元增速为 150.92%。细分来看,三 大运营商、通信设备商等板块保持稳健增长;海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连接器 (意华股份、鼎通科技等)、军工通信(盛路通信)、5G 消息(梦网科技)等板块业 绩增速亮眼;部分板块受外部经济影响、业绩短期承压。
1.2、基金持仓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2022 年 Q3 基金公司持股通信市值占比为 1.31%,较 2022Q2 的基金公司持股通 信市值占比 1.28%略有上升,但明显低于通信行业在全部 A 股市值占比 3.75%,其 中中国电信于 2021 年 8 月 20 日 A 股上市,中国移动于 2022 年 1 月 5 日 A 股上市,带来通信行业在全部 A 股市值占比提升明显。基站建设上,截至 2022 年 Q3 我国建 成约 222 万个 5G 基站,基站建设数量傲视全球,随着 5G 基站建设数量的增长,5G 应用有望迎来更大范围普及,基金公司持仓通信有望触底回升,较 4G 巅峰时期甚至 达到了约 2.08%的超额配置,基金公司重仓通信行业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2022 年 Q3 基金持仓通信行业前 5 个股占比为 74.96%,较 2022 年 Q2 的 63.60% 环比上升了 11.36 个百分点,集中度进一步上升,2022 年 Q3 持有通信个股数量为 59 只,较 2022 年 Q2 的 102 只下降明显。2022 年 Q3 基金公司重仓总市值前 5 名为 中天科技、亨通光电、中国移动、亿联网络、中兴通讯,其中亨通光电为新重仓股,前 5 个股分别属于海缆、海缆、运营商、云视频、主设备商板块。随着 5G 基站建设 数量增速进入平稳期,5G 进入收获期,5G 应用个股及运营商有望持续受青睐。
2、国防信息化提速,精确制导初露光芒
2.1、地缘政治加剧,中国军费开支持续提升
随着俄乌局势加剧与国际地缘冲突的发生,各国军费开支预计将会持续增长。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年度报告,世界军费自 2014 年来保持稳定增 长,2021 年美国军费开支为 8010 亿美元,占美国 GDP 的 3.48%。2021 年中国国防 支出为 1.38 万亿元,同比增长 6.72%,占中国 GDP 的 1.21%。2022 年 3 月中国财政 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的政府预算草案报告显示,中国 2022 年的军费预算为 1.45 万亿元,同比增长 7.1%,这也是中国军费时隔 2 年之后,增幅再次突破 7%。尽管 中国军费支出将会继续提升,但是与美国相比,仍旧有很大的差距,不到美国的三 分之一。同时,路透社 2022 年 11 月 22 日报道称,北约将于 2023 年 7 月在立陶宛 举行峰会,决定将国防开支目标定得更高,使原有 2%(的目标)被保留,但这个数 字也将是各成员国国防开支的底线而非上限。根据北约 2022 年 4 月发布的报告,过 去一年,北约 30 个成员国的军费开支总体增加约 2%。2022 年北约各成员国军费开 支总计约 1 万亿美元。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中国的军费开支无论是绝对数 额,还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装备费占比维持上涨趋势。武器装备远程精确 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更加明显,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智 能化战争初现端倪。根据《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自 2010 年后,装备费支出 不断增加,2017 年装备费支出额为 4288 亿元,占国防费 41.1%。“十四五”规划将 军工信息化建设列为重点发展对象,在此期间有望成为我国军工信息化的投入高峰。我国当前军事通信装备已广泛应用,但渗透率较低,同时在联合战术通信、军用宽 带通信等系统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2、导弹在武器装备占比中提升,精确制导越发重要
我国现役导弹体系完备,导弹武器系统在武器装备中的位置愈发重要。由于导 弹具备威力大、射程远、精度高等显著特性,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现代战争中。导 弹结构可分为制导控制系统、推进系统、战斗部和弹体等,其成本所占比例会随着 导弹类型以及功能技术的不同而改变。
其中制导系统(导引头)由于技术先进,结构复杂,在导弹中成本占比较高,大部分都在 40%以上。精确制导手段丰富,卫导和惯导用于中途制导、雷达用于末 端制导。精确制导导弹通过各类传感器和信息网络获取待攻击目标位置、速度、图 像等特征,通过分析和处理后实时控制自身飞行轨迹,对目标实施精准打击。精确 制导按阶段分为初始制导、中途制导和末端制导,按原理分为寻的制导、遥控制导、惯导、卫导以及匹配制导等。
2.3、卫导、惯导成为智能化战场的“标配”要素
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呈现“1+3”格局。北斗三号全 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三号系统)由 24 颗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3 颗地球静 止轨道(GEO)卫星和 3 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共 30 颗卫星组成。目前全 球主要有 6 大卫星导航系统,包含 4 个全球性卫星导航系统和 2 个区域性卫星导航 系统。4 个全球性卫星导航系统分别为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欧盟的伽利 略(Galileo)、美国的 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两个区域性卫星导航系 统:日本的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根据 UCS,截 至2022年4月30日,全球在轨卫星数量为5465颗,其中导航卫星154颗,占比2.82%,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在轨导航卫星数量分别为 49 颗、34 颗、28 颗、28 颗。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抗遮挡能力强,低纬度地区性能优势 明显,具有双向通信能力,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定位精度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基本 相当,对军队用户,北斗系统能够提供的精度将小于 1 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授 时精度技术先进,具有较大的领先优势。
全球卫星技术革新,产业收入整体保持上升趋势。根据 SIA 报告,2016-2021 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 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为 279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25%,占全球航天产业收入比例为 72%,是全球航天产业发展的主要动 力。其中卫星服务与卫星地面设备占主要份额,2021年卫星地面设备制造业收入1420 亿美元,较 2020 年增长 5%,占据全球卫星产业收入的最大份额 50.82%。2021 年卫 星服务业收入 1183 亿美元,较 2020 年增长 0.4%,占卫星产业收入 42.23%。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持续增长,高精度市场持续发展。根据《中 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2021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 产业总体产值达到 4690 亿元,较 2020 年增长 16.2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 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 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约 12.28%,达到 1454 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 比为 31%,增速高于去年。总体而言,2021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继续保持 稳定高速增长态势,产业生态范围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在行业应用发 展不断深化。2021 年高精度市场持续发展,国内厘米级应用高精度芯片、模块和板 卡年内总出货量超过 120 万片,高精度应用明显呈现泛在化和规模化趋势。高精度 相关产品销售收入从 2010 年的 11 亿元人民币已快速增长到 2021 年的 151.9 亿元人 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 24.5%。
卫星导航系统为战场态势感知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未来智能化战场,将呈现出 信息化条件下综合运用智能化武器和手段、实现高效指挥控制及实施精确灵巧打击的高技术作战特点。卫星导航技术,能高精度、全天候、大范围、多用途地为陆、海、空、天各种物体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在智能化战场上,精确制导武器 已成为关乎胜负的“撒手锏”。使用卫星导航系统,能对导弹的飞行过程进行全程修 正,确保命中精度。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 GPS 精确制导武器比例不断攀升: 1991 年海湾战争为 7.6%,1999 年科索沃战争为 35%,2001 年阿富汗战争为 60%,2003 年伊拉克战争为 68.3%,2018 年叙利亚战争达到 100%。高精度制导武器在俄 乌战争中也多次亮相,俄乌双方均使用了高精度制导武器实现精准打击。俄罗斯采 用包括“伊斯坎德尔-M”导弹在内的多种高精度武器瘫痪乌克兰军事基础设施、防 空设施、军用机场、弹药库等诸多高价值军事目标。乌克兰在交战中使用“标枪”、“圆点-U”等导弹对俄方主战坦克、军事机场进行精准打击。精确制导武器依旧发 挥着重要作用,将成为未来数十年的战场上不可或缺乃至左右战局的军事力量。
惯性制导,就是通过物体在改变运动速度时,通过安装轴向加速器原理的陀螺 仪来识别物体运动加速度,从而计算物体的方位、速度、角度等运动状态数据,并 与其它仪器相配合,这就是“惯性制导”方式的基本原理。单纯的依靠惯性制导误 差往往会很大,所以现代的精确制导武器一般采用的都是惯性制导+GPS 制导/主动 雷达制导/激光制导/电视制导等多种制导方式。卫星制导的导弹,其弹体上都加载卫 星导航系统信号接收机,接收机通过接收多个卫星信号来确定炸弹或者导弹的实时 速度、位置及姿态信息,用来进行制导。卫星制导方式优缺点并存,其缺点是导弹 上的接收机易受干扰而与卫星失联,还可能被来自敌方的虚假信号欺骗。因此,卫 星制导方式常会与惯性制导等方式“联手”,固化为制导套件,充分发挥惯性制导不 受外界干扰、可靠性高以及卫星制导定位准确、精度较高等各自的优势,确保攻击 成功。惯性导航与卫星导航组合使用是发展趋势。惯性导航基于对载体的角速度和加 速度测量推算载体的运动信息,数据更新率和短期精度高,不依赖外界,但其误差 随时间累积而不断放大且价格昂贵、成本较高;卫星导航通过与卫星通信来计算自 身的位置和运动信息,误差与运行时间无关,价格低廉,但易受干扰,动态性能差。二者的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且随着组合程度的加深,INS/GPS 组合系统的总体 性能要远优于各独立系统,被认为是导航领域最理想的组合方式之一。
2.4、相控阵雷达带来 T/R 组件需求放量
雷达被称为信息化战争之眼,指利用电磁波发现并探测目标物体的空间位置,具有探测距离远、测定速度快、全天候服务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探测、遥感、通信、导航、电子对抗等领域。相控阵雷达是每个相控阵通道单元或模块配备等量的射频 直采 ADC/DAC,以实现海量多波束空间合成,具有波束的快速扫描、空间定向与 空域滤波、空间功率合成能力等优点。目前外军最先进的机载、舰载、车载平台均 已配备全数字相控阵雷达系统,可根据任务规划实现多目标多点侦查、干扰、探测、通信一体化实现。按天线扫描方式划分,雷达可分为机械扫描雷达和相控阵雷达。与机械扫描雷 达通过旋转天线使雷达波束转动不同,相控阵雷达为改变雷达波相位来改变波束方 向的雷达,因为天线为相控阵形式而得名。相比机械雷达,相控阵雷达的反应速度、更新速率、多目标追踪能力、分辨率都有极大的提升。
相控阵(Phased Array Radar,PAR),即相位被控制的阵列,由相控阵组成的雷 达被称为相控阵雷达。相控阵被分为有源相阵和无源相控阵,具体的区别如下所示: (1)结构上,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采用的是 T/R 模组的接受与发射装置,每一块 T/R 模组都能产生电磁波而无源相控阵雷达则是使用统一的发射机和接受器,外加具 有相位控制能力的相控阵天线组成,天线本身不能产生雷达波。(2)性能上,有源 相控阵雷达的收发装置只有 T/R 模组,所以重量较轻,故障率较低,即使几个 T/R 模组损坏了,也不会影响到整台机器的使用,而无源相控阵雷达就不具有这种优势。(3)造价上,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发射与接收组件在制造上有很多难点,因此有源相 控阵雷达的造价昂贵。而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技术难度要小得多,造价相对便宜。当 今国内外研制的舰载雷达、机载雷达、弹道导弹防御雷达以及星载雷达均采用有源 相控阵雷达天线。雷达系统主要由天线、T/R 组件、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机、数据处理机 和显示器等若干分系统构成。天线的主要作用是发射和接收雷达信号;发射机作用 是产生雷达信号;接收机作用是接收到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信号处理机主要 作用是消除不需要的杂波信号和干扰,加强所关注的目标回波信号,确认是否探测 到了目标,并获得雷达至目标的距离;数据处理机主要实现数据记录、自动跟踪、目标识别等功能。
相控阵雷达系统由成百上千个辐射器按照一定的排布构成,每个辐射器后端均 连接一个单独有源相控阵 T/R 组件,在波束形成器的控制下,对信号幅度和相位进 行加权控制,最终实现波束在空间的扫描。因此,有源相控阵 T/R 组件的性能参数 直接决定相控阵雷达系统的作用距离、空间分辨率、接收灵敏度等关键参数。此外,有源相控阵雷达需要数量众多的 T/R 组件共同构成有源相控阵阵面,有源相控阵 T/R 组件的性能也进一步决定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的体积、重量、成本和功耗。
目前雷达被广泛应用于机载、舰载、星载、车载、通信等领域。舰载领域中,舰载雷达负有远程警戒、对海探测等职责。车载雷达主要应用于地面监测、防空警 戒等领域。星载雷达主要用于地面成像、高程测量、洋流观测及对运动目标的实时 监测等。其覆盖面积远超相同规模地面雷达,能够有效减少地面设备的放置数量、降低地形及植被覆盖的影响、扩大监视范围等。通信领域,逐步向高频领域发展以 及国产化率提升的要求提供了雷达更加广阔的市场,如天气雷达。
2.5、军民融合推进,民营企业有望受益
军工行业推进军民融合,民营企业受益。国内微波器件、组件市场大部分被军 工科研院所占据,民营企业占少数。随着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战略深入推进,寓军于 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逐步建立,军工保密资格由三级调整为两级,武器装备 科研生产许可目录大幅缩减,推行许可备案制,可以预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 业在军品市场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3、通信赋能新能源+汽车,海缆赛道长坡厚雪,连接器量价齐 升
3.1、海上风电需求旺盛,海缆赛道长坡厚雪
能源危机和俄乌冲突让各国政府更加认识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全球海上风电 需求持续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如果希望把地球温度上升控制在 1.5℃ 以内,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需要在 2050 年达到 2,000GW,截至 2021 年底,全球海 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 57 GW,不足该目标 3%。《 2022 全球海上风电报告》预计 2022-2030 年间全球将新增 260GW 的海上风电容量,到 2030 年全球累计海上风电并 网容量将达到 316GW。我国“十四五”期间国内海风装机需求持续释放。近年来,海上风电建设呈高 复合增长,尤其是 2021 年受补贴退坡影响,我国海上风电出现“抢装潮”。根据国 家能源局公布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 16.9GW,累计装机 26.38GW,当年新增及累计装机容量均居全球首位。根据沿海各省发布的“十四五” 海上风电的发展目标,目前广东省、福建省、山东省、江苏省、海南省等省份海缆 的规划项目开工总容量已超过 80GW (不包括漳州、潮州 43.3GW、汕头),装机容 量达 59GW,约为 2020 年底累计装机规模的 6.7 倍,未来新增空间广阔。
大型化趋势下,为减少回路、降低线路复杂度,减少投资成本,海缆电压等级 将提升。我国海上风电场升高电压通常采用二级升压方案,即风电机组输出电压经 箱变升压至 35kV 后,分别通过 35kV 海底电缆汇流至 220kV 升压站,最终通过 220kV 线路接入电网。随着海上风电建设规模增加,风场会逐渐建在更远、更深的海域,最新的部分招标情况看,国内阵列海缆开始由主流 35kV 向 66kV 迭代,送出海缆由 220KV 提升至 330KV 甚至 500KV。
受益于海风规模化、远海化发展,海缆价值量持续提升。海缆位于海上风电产业链中游,海缆在海上风电项目中价值占比约 8%-13%。“十四五”期间,随着海上 风电项目规模的扩大,需要海缆产品质量更优、电压等级更高、传输容量更大。同 时随着近海项目开发日趋饱和,风场会逐渐建在更远更深的海域,深远海化会增加 海缆的费用。中长期海缆发展趋势为大长度、高电压、柔性直流,其原因一方面在 于柔性直流输电使用了大功率 IGBT 替代了晶闸管,其可控性、灵活性远优于传统直 流输电技术,另一方面原因在于输送距离过长,柔直在价格上更有优势。根据 Research and Markets 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海底光缆市场预计到 2026 年将达到 308 亿美元,以 14.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海缆行业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头部厂商拥有先发优 势,新进者众多但受限于壁垒,短期内难以冲击行业格局。头部海缆企业主要包括 中天科技、东方电缆、亨通光电、汉缆股份和宝胜股份,其中第一梯队的东方电缆 和中天科技合计占据了 70%的市场份额。国内市场对于海缆技术提升的要求以及对 于动态海缆和脐带缆的需求,有利于巩固国内头部公司技术领先能力,巩固头部供 应商的优势地位,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海缆市场壁垒高,利润相对较高。海缆相关技术要求比陆缆高,主要在于技术 壁垒、产能位置、资质认证和安全方面的考虑。在技术要求方面,由于海缆长期运 行于复杂的水下环境,因此海缆对于耐腐蚀抗拉耐压、阻水防水等技术要求高,且 施工和维护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具备海缆生产能力的企业较少。在产能位置方面,海缆对于码头资源要求也较高,海缆需要专用敷设船运输,客户招标时也会考察供 应商交付能力,对于码头资源需求高,因此对于新进入者形成较高的壁垒。在资质 认证方面,海缆在进行招投标时,国内市场需要一年以上时间完成特定实验,国际 市场需要取得 UJ 认证,客户也会将供应商历史业绩作为重要参考,基于以上原因,龙头供应商会不断强化市场地位。在安全考虑方面,由于海缆设计和施工过程需要 对海底水文等情况进行勘察,出于地理信息安全考虑,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项目具有 本土化的特点。从报价上看,由于海缆地位重要,客户在选定供应商时更多考虑产 品品质、敷设能力以及维护等方面因素,会选择最优价中标。
国内龙头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国内市场区位优势明显。头部企业在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形成产业集群,形成华东、华南两大生产聚集区,以满足不同海域客户需 求。除国内市场外,国内龙头供应商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主要包含东南亚、中 东以及欧洲等地区,国内企业多次中标,业绩表现亮眼。
通信概念股
3.2、光缆迎新一轮上行周期,光缆海缆公司估值有望迎戴维斯双升
中国光纤光缆生产商处于产业链中游。产业链上游包括设备供应和各类原材料,原材料包括石英管材、光纤涂料、光纤预制棒、聚乙烯等;中游为光纤光缆生产商 和光纤光缆解决方案提供商;下游可以应用于通信行业、电力行业、轨道交通、医 学激光、军事传感等领域。
数字经济发展持续带动通信产业发展。2022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 字经济发展规划》,到 2025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 10%。国务院发布的《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 字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 5G 规模化应用,促 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2022 年上半年,电信固定资产投资 1894 亿元,同比增长 24.6%。“工信部将持续加快推进网络建设和融合创新应用,不断推动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新建开通 5G 基站 60 万个,总数超 过 200 万个。截至 2022 年 9 月底,已经建设了 222 万 5G 基站,未来每年可能继续 按 50~60 万站规划建设以达到 2025 年十四五的目标。“东数西算”助推光纤升级换代,5G 及千兆宽带拉动光纤光缆需求增长。国 家“东数西算”网络布局空间跨度大,数据传输更为频繁,用户对时延要求更高,现有骨干网络的性能难以胜任。提前部署支持 200G、400G 系统的光纤光缆产品是 建设高速信息网络的基础。在建立 400G 光系统的过程中,光纤依然是最基础的资 源,为了配合 400G 时代的开启,需要加快 G.654.E 新型光纤的应用。2022 年,三 大运营商陆续开启干线光缆升级工程,将拉动 G.654E 光纤的应用,给光纤光缆行 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根据工信部《2022 年前三季度通信业经济运行情 况》,截至 2022 年 9 月末,5876 万公里,同比增长 6%,比上年末净增 395.6 万公 里。其中接入网光缆、本地网中继光缆和长途光缆线路所占比重分别为 62.2%、36%和 1.8%。
光纤光缆市场需求触底上升。国内 2020 年需求在 1.9 亿芯公里左右,2021 年大 概在 2.1-2.3 亿芯公里左右,预期 2022 年在 2.6-2.7 亿芯公里左右,行业进入新一轮 上行周期,估计行业每年增长 5-8%之间。其中三大运营商占比在 80%左右。从时间 上来看,光纤光缆行业经历了 2018-2020 年的三年调整,行业产能逐步出清,一大批 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从产量上看,2021 年光缆产量又重回 3 亿芯千米,相比 2020 年增长明显,量能颓势已经得到显著扭转。
光纤、光缆产业链呈现寡头竞争格局。经厂家对光棒、光芯和光缆一体化生产 的发展,光纤光缆市场集中度整体提高,竞争集中于龙头公司。当前主要市场份额 被长飞光、富通通信、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等企业占据,前四家企业总市场份额占比超过 60%。中天科技、亨通光电将受益于光纤光缆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海缆光 缆共振,估值有望迎戴维斯双升。
3.3、新能源车带来连接器量价齐升,连接器有望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连接器是为不同电路之间实现连接的装置,使电流流通、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数据通信、工业、医疗、航空航天及军事等领域。可 分为电连接器、光连接器和流体连接器等。
连接器作为基础性电子元件,在各类行业应用十分广泛,全球区域内需求稳增。近年来全球连接器市场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Bishop&Associates 数据显示,全球连 接器市场规模从 2010 年的 458 亿美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850 亿美元,预计 2023 年市 场规模将超过 900 亿美元,中国占全世界 32%的市场份额,约 249.78 亿美元。根据 中商产业研究院,2021 年全球连接器应用领域分布中汽车领域占 23.6%,通信领域 分割 22%,消费电子占据 13.5%的市场份额,工业占据 12.3%,其它应用主要包括军 工、医疗、仪器仪表等行业。国内连接器厂商数量众多,规模普遍较小,行业集中 度加大。
新能源车带来连接器量价齐升。新能源汽车工作电压从传统的 14V 升至 300V-600V,大三电与小三电对高压连接器数量及性能要求大幅提高。同时,在 ADAS 和无人驾驶发展趋势下,数据高速传输系统应用扩展至车载网络、信息娱乐、安全 三大场景,数据的传输速率由 150Mbps 升至 24Gbps。传统燃油车单车所用连接器数 量约为 500 个,而新能源汽车单车将运用 800-1000 个连接器,根据鼎通科技招股书,传统燃油汽车单车使用低压连接器价值在 1000 元左右,而新能源汽车单车使用连接 器价值远高于低压连接器,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单车使用连接器价值区间为 3000-5000 元,纯电动商用车单车使用连接器价值区间为 8000-10000 元。量价齐升 趋势下,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迎来高速增长。
连接器向高压、高速发展,有望逐步实现国产替代。高压连接器主要满足电动 化需求,高压连接器的主要环节包括:充电枪、充电座等,如何平衡载流能力与温 升问题是一大技术壁垒。国产厂商产品比肩海外,2021 年国产化率约为 25%且后续 仍有明显空间,国内厂商份额提升空间大。高速连接器的技术壁垒更高,可以满足汽车辅助驾驶、智能驾驶、车联网需求,一般车上会用到 50 多个高速连接器,主要 是用在摄像头、域控制器、显示屏、激光雷达、天线等。车用高速连接器的分类可 分为:Fakra(公端+母端)、MiniFakra、以太网连接器、HSD 连接器。摄像头会用到 Fakra、MiniFakra,T-Box 到域控制会用到以太网及 HSD,激光雷达会用以太网连接 器,抬头显示会用到差分连接器。目前国内厂商技术落后于国际大厂,份额集中在 罗森博格等海外厂商,意华股份等此前在通信领域有技术积累的厂商有望实现国产 替代。
4、5G 消息催生企业短信新需求
4.1、存量短信市场体量广阔,5G 消息潜在市场值得期待
短信业务市场体量广阔。根据工信部公开数据显示,2021 年全国短信业务量为 17619.5 亿条,各个细分行业存在着大量、持续的短信发送需求。以渗透率为 10%来 计算,5G 消息潜在市场空间有望达 1000 多亿条。
通信概念股
4.2、5G 消息天然切合营销属性
5G 消息相较于短信、彩信和微信公众号等传统消息服务优势明显。5G 消息相 较于传统短信内容更丰富,容量更大,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显著提高,同时 5G 消息支 持离线操作,支持三大通信运营商,只需手机号码便能沟通,无需添加好友,所有 的手机用户都可能是潜在客户。对于个人用户而言,5G 消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 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多种技术能力,可以提供多种交互式、智能化、个性化 服务,使用体验将实现大幅提升。对企业用户而言,5G 消息具备加密传输、用户认 证、源头管控、身份校验、内容审核、消息拦截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措施,实现数据本地管理,与运营商直连,安全系数大幅提升。从展现形式到转化效率,从用户体验到安全性能,5G 消息的全线升级为运营商短信业务创造了新的“流量密 码”。伴随着 5G 解决方案的全面升级,优势更为突出的 5G 消息业务有望在未来取 代传统短信的市场地位和份额,成为万亿消息的流量入口。
5G 消息 MaaP 承载更多应用及功能。虽然短信的社交功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 所改变,但是短信的信息传递纽带作用依旧存在。除了传统短信、彩信能表达的内 容外,5G 消息同时具备 APP 的文本交互、聊天、小程序等众多功能,彻底实现打造 交互式服务,可以为客户提供菜单、按钮、卡片、对话框输入等多种交互式服务体 验,同时客户也可以直接在 5G 消息中完成业务闭环处理,无需在多个渠道之间切换。5G 消 息 将 行 业 短 信 从 单 向 通 知 延 展 为 多 重 交 互,特 别 是 消 息 即 平 台 (MessagingasaPlatform MaaP)概念的引入,使其能够承载更多的应用和功能,并可 以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更加智能化、移动化、社交化、情景化、精准 化的服务能力,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可以预见,5G 消息业务 的广泛普及将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应用体验,也将为消息业务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5G 消息点击率较短信提升明显。根据中国移动数据,5G 消息丰富的展示形式 带来 14-40 倍的点击率的提升。5G 富媒体消息解决方案天然契合品牌营销和效果营 销,同时能够帮助企业打造交互服务,实现业务闭环等目标,有望成为未来个人用 户、企业用户间主要通信方式,短信市场将迎来新发展机遇。
4.3、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5G 消息有望放量
5G 消息商用化进程持续推进,长期应用前景可期。5G 消息业务发展迅速,三 家电信运营企业陆续进入试商用阶段和商用阶段,其中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于 2020 年 6 月和 2021 年 11 月启动 5G 消息试商用,中国电信于 2022 年 1 月正式商用。截止到 2022 年 5 月底,中国电信当前 5G 消息发送量为 3.5 亿条(含回落消息),已 接入 CSP 超 100 家,计划到 2022 年底 5G 消息全年发送量达到 12 亿条(含回落消 息),CSP 接入量目标突破 200 家;中国移动当前已接入 CSP 上百个,开通 Chatbot (对话机器人)超 1000 个,5G 消息月均发送量超过 10 亿条(含回落消息),预计 2022 年底上线 Chatbot 超 2000 个,5G 消息月发送量 15 亿条(含回落消息);中国 联通当前5G消息发送量近2亿条(含回落消息),CSP接入量接近200家,开通Chatbot 超 400 个,计划到 2022 年底 5G 消息全年发送量预计达到 12 亿条(含回落消息),发展 Chatbot 超 1000 个。
行业多方积极推动 5G 消息终端覆盖。中国移动 5G 消息开发者社区消息显示,截至 2022 年 9 月 28 日,支持 UP2.4 的终端机型共 142 款,截至 2022 年 11 月 11 日 已达到 264 款,补充存量机型 122 款,5G 消息终端覆盖有望进一步扩大
通信概念股
我会在 公众号:海涵财经 每天更新最新的工业母机,一体化压铸, 汽车智能化,自动驾驶,激光雷达,HUD,车规芯片,空气悬挂、激光雷达、PET铜箔,纳电池,800V高压,光伏HJT、TOPCON、钙钛矿、光伏XBC、IGBT芯片、碳化硅、CTP/CTC/CTB电池、4680电池、海风柔直高压、高压快充、高镍三元、碳纤维、电池铝箔、空气源热泵、新材料等最新题材热点挖掘,未来属于高预期差的结构性市场,把握核心赛道以及个股的内在价值逻辑预期差才是根本所在。
— END —
先赞后看,养成习惯
免责声明:图片、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仅用做交流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