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收藏 · 2023年1月23日 0

2023业绩爆棚的平安银行和视频号超越抖音的腾讯还能买吗

1、不用瞎操心中国银行股。

平安银行本周发布了2022年度的业绩快报。

数据相当靓眼:不良贷款率1.05%,比去年略微提升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90.28%,比去年提升1.86个百分点;营收1798.95亿,同比增长6.20%;归母净利润454.07亿,同比增长25.30%。

看明白了吗?

是在资产质量与去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实现了归母利润25%以上的正增长。

有朋友吐槽:营收只增长了6%,为什么利润增长了25%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给大家看看平安银行的几组数据,就明白了。

平安银行最近10年的逾期贷款率,2015年中达到峰值,最高超过5%,而后一路下跌,现在只有1.6%上下。

平安银行最近10年逾期90天贷款率,在2015年中创下了峰值(约为3.6%上下),而后一路下跌,目前处在0.75%上下。

与不良率不断下降相反,平安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却一路走高。

2015年中,在平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达到峰值时,也恰是其拨备覆盖率最低的时候,大约为160%上下——最低值在2017年创下,为151%。

应该说,那两年,才是平安银行资产质量差、全靠牺牲拨备率来撑业绩台面的时候。此后一路上涨。目前大约在290%上下。

资产质量大幅好转,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足够高——不用计提更多的坏账和拨备了,所以利润就释放出来了。

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其实都大同小异。

这是我坚定看好中国银行股的根本原因。

拍脑袋预测,2023年,平安银行营收和利润,都将实现两位数增长。

增长质量,将比2022年更加靓眼、可靠。

每次聊银行股,总会吸引一些所谓的银行内部人士跳出来吐槽:腾腾爸,我就是银行内部员工,你根本不知道银行的真实情况。

这些人,通常只看到银行内部一些具体的细节性问题,而没有看到整体的大势所在,所以形成了著名的“灯下黑”现象。

他们的很多说辞根本不值一驳。

最近还有人炒作城投债问题。

这类人更是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

中国的城投债,主要投向了城市基础设施,比如广场、绿地、公园、道路、桥梁、体育馆、医院、学校等。

都是利国利民的硬资产。

这跟国外借款消费有着本质的不同。

只要兜里有好东西,我们可以有一百种方法进行兑现。

与其说城投债绑架了银行,不如说银行绑架了城投债背后的大金主——各级政府。

不客气地说,中国的城投债,是这世界上最优质的一块资产。

二十几年前,城投债只有几万亿的时候,就有人危言耸听,说这是一块有毒资产。

现在城投债都四五十万亿了,这些人还在危言耸听,继续散布焦虑。

我告诉大家,等到中国城投债达到一百万亿、二百万亿的时候,这些人还看不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

因为那时候中国可以为城投债背书的资产更多、更硬。

那时候中国的GDP规模不是超没超过美国的问题,而是超过了几倍的问题。

中国的银行业表现不要太优秀,能跟得上GDP的增长,增幅就会相当漂亮。

看衰中国银行股的朋友,这些年一直在被打脸,我认为,将来还会继续不断被打脸。

先把话撂在这,不信走着瞧!

2、腾讯控股还能买吗?

腾讯股价200来元港币的时候,大家问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腾讯啊会不会跌到120元港币啊,要不要清空它呢?

现在腾讯涨到快400元港币了,大家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反而是:腾讯到底能涨到什么价格,现在还能买吗?

太搞笑了!

我个人还是看好腾讯。

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它有庞大的商业帝国。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它自己本身就有粘性很强、普及率最高的业务范围,自成生态;它投资的1000多家创新型公司还有很强的喷发力。

我以前在分析腾讯的财报时,反复强调过:这些年,腾讯经营性现金流进入多少,它对外投资就有多少。

可以说把赚来的钱,又全部投资出去。

而且它重金投资的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TMT行业,几乎全是腾腾爸最喜欢的轻资产运作、技术密集型公司。

它们的成长壮大,就是腾讯的成长壮大。

二是它还有很广阔的增长前景。

这些年腾讯一直强调的产业互联网,很多人没往心里放,但腾腾爸一直对这一块非常感兴趣。

我个人认为,互联网的上半场,是个人业务的扩张和普及,而下半场,则一定是产业互联网的扩张和普及。

小程序、视频号、产业云,都是腾讯的突围方向。

产业互联网的业务,可能才刚刚开始。

三是它目前估值非常低。

市场一旦发现它还能继续攻城拔寨,还能继续成长,悲观情绪可能完全发生逆转。

双击效应可能会愈演愈烈。

我还是坚持之前的价值判断:500港元下的腾讯控股,是市场在给大家送钱。

我继续坚定看好腾讯控股。

在泡沫产生前,腾腾爸会坚定持有。

3、最好的投资品种,还是股票。

有网友发帖,“哭诉”一段自己的真实经历:16年前花三四千块钱买了一枚钻戒,10年花1.4万元又买了一枚,两枚钻戒总投入1.8万元左右,持有至少10年以上,平时视若至宝,现在想卖掉换点钱花,没想到回收的商家居然总共报价180元。

如果把买钻戒当成投资,这1.8万元的投资,十几年贬值了99%。

钻石并不稀缺。

人造钻石和天然钻石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钻石的这两个基本特性决定了,钻石并不是好的投资品。

从总体上讲,这世上的投资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孳息的,一类是没有孳息的。

像土地、房产、股票、债券这类,都属于有孳息的。

像字画、邮票、黄金、古玩这类,都属于没有孳息的。

有孳息的投资资产,回报来源两原个:本体的保值增值+持有存续期间的孳息。

而没有孳息的这类,回报来源只有一个:低买高卖后的资本利得。

也就是人称的“赚差价”。

钻石在持有期间,产生不了任何孳息。

不仅如此,本体还在不断贬值。

亏损自然难以避免。

跟股价短期的上下起伏不同,这类贬值无法挽回,属于资本的永久性损失。

现代社会,最好的投资品种是股票,其次房产,其次债券。

特别有能力的,自己创业。

4、机会来了,操作一定得狠一点。

2018年10月,我和同事在武夷山旅游。

正在爬山的时候,看到贵州茅台跌停,500来元的价格。

账户里没有钱了,只有一堆股票。

这意味着我想买茅台,必须卖掉账户里其他的股票。

这些股票也都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大多数已经持有经年,按照我的估值方法衡量,也都还在绝对的低估区。

所以颇费了一番思量。

同事问我:你干嘛呢,这么心事重重!

我答:我想买点茅台,又没钱,正为卖掉哪只股票犯愁。

同事答:500多元的茅台你也敢买,太贵了吧?

我笑,股票贵不贵,哪能这样单纯看股价?

反复思量后,我清空了账户内持有三年的一只水电股和部分银行股,买了一部分茅台。

同事直摇头,对我说:今天跌停,估计明天还会继续跌,搞不好会继续跌停。

我说没事,我还没买够,如果明天大跌或继续跌停,我会继续买入。

第二天一开盘,茅台继续大跌,我印象中跌幅有7%-8%的样子。

茅台股价差点跌破500元。

我卖了跟前一天差不多同等仓位的其他股票,继续加仓茅台。

后来茅台股价企稳了,我仓位也买够了,这才如释重负,开开心心地跟同事游玩起来。

这事儿给了同事很深的印象。

后来随着茅台股价的节节攀升,我这段逆势买茅台的经历,被同事广为传诵。

单位里很多同事都知道我买了茅台,并且从500元一直持有到了2000来元。

迄今我已经三次操作茅台,每次都是在股价大跌中逆势加仓,然后在泡沫生成期间减仓兑现。

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机会来了,一定要学得狠一点。

好股票,通常不会轻易跌,但真要因为市场的非理性因素跌得爹妈不认了,那就是最好的加仓良机。

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

碰到了,一定得狠狠地抓住。

2021年以来腾讯控股不断下跌。

最大跌幅大约70%。

在这个过程中,我判断腾讯的基本盘并没有发生什么根本性的变化,影响股价下跌的因素,都是短期因素,不是长期因素,所以也果断地进行了加仓操作。

从700元港币一直加到200元港币。

而且高位时的态度相对保守,跌得越多,态度越坚决,操作越大胆。

所以这番加仓,总成本控制在了300港币以下。

总共加了多少呢?

目前的持仓量大约是下跌前的10余倍。

也就是说,加了9倍多。

我自己都觉得,我够狠。

我知道,聊到这里,肯定又有朋友吐槽:没有多少人,可以像你那样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用来加仓。

我有两点可以回应这质疑。

一是我后期对腾讯的加仓,也跟当年武夷山加仓茅台一样,用的是调仓换股大法。

这些操作,在公众号文章里,我都有明确的记录和说明。

二是有数据表明,市场中的绝大多数股民,持仓市值是不足10万元人民币的。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朋友,其实是微型散户。

腾腾爸攒了四年钱,不停买买买了两年,新加仓部分才占原来账户净值的50%左右。

市值不足10万元的散户,加5万元,新加仓部分就基本上与腾腾爸两三年的努力持平了。

所以我一再说,绝大多数朋友不是没有我这样的加仓能力,而是股价下跌太狠,不敢了。

有经历、成熟的投资者,在机会来临时,才会变得又凶又狠,看起来好像无所顾忌一样。

2022年底,我还在茅台1360元附近时,通过调仓换股买回了一年多前在2100元、2300元、2600元卖掉的仓位。

这样说吧,我认为我在2021年、2022年所有的逆向加仓操作,都有这么一股“不手软”的狠劲。

我看到网上有很多朋友猜测2023年会不会有大牛市,2023年之后会不会有大牛市,不禁莞尔。

找到好企业,看到它股价便宜了,就狠狠地买。

牛市来了赚钱,牛市不来利用后续现金流继续买买买。

牛市来不来,有多大关系呢?

后续现金流越丰沛的人,越不希望牛市来得太早。

这话,能听明白吗?

5、外资一直在不断买买买,内资应该尽快跟上。

开年三周,截至本周五收盘,北向资金通过沪深港通净流入A股已经超过千亿,而2022年全年北向资金通过沪深港通净流入A股才900亿。

这波外资来势,真是又急又猛。

这组数据可以给我们带来两点启示:

一是去年是隐形股灾演绎得最厉害的一年,外资对A股的投资也是净流入的。

由此说明,去年有关外资在加速逃离A股的说法,是错的。

二是今年外资对A股更为看好。

因此才会有开年三周这样又急又猛地加仓。

再看看通过港股通流入港股的南向资金,今年以来总计392亿,每天也就二三十亿的样子,跟北向资金相比,正好砍半。

想起两年前,隐形股灾发生之前,国内那些机构大喊着要到港股抢夺定价权的情形,真是笑掉大牙。

就这追涨杀跌的格局,好像只有被收割的命运,哪能抢到什么定价权?

一个字评价:呸!

现在外资通过沪深股通对A股的持股市值已近2.5万亿元人民币。

而A股流通市值总共约70.1亿元在人民币。

北向资金持股市值对A股流通市值占比已经接近3.6%。

还不算高,但已经称得上是一支很重要的有生力量了。

前几年美股大涨时,国内大佬看着节节攀升的中概股股价,总是忍不住感叹:钱全让外国人赚去了。

其实,感叹错了。

眼光向内,此番A股股价低迷,外资不断买买买,方向还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优质核心资产,这才是真正的“钱全让外国人赚去了”呢。

短期的股价上涨,只是一种虚幻。

廉价的优质股权被人家抄底买去了,这才是真正的财富流失。

又想到了更久之前,沪深港通未通之前,每到市场低迷时,A股市场的管理层就会放行一批合格境外投资者进入。

当时的理由是:引外资抬市。

现在再看那理由,简直荒诞至极。

把好东西低价卖给人家了,还自鸣得意,真是蠢到姥姥家了。

唉,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升斗小民,什么时候才能听进腾腾爸一句话,真正把优质股权当成钱呢?

6、兔年我们还可以赚到什么样的钱?

昨天是除夕,今天就是初一。

就这么快,脚踏两年。

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特别感谢各位朋友在过去的一年里不离不弃地相守,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投资顺利。

我能给朋友们送去的最好的新年祝福,就是我对市场最真诚的分析和判断。

目前的市场到底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我的判断是:最低估的阶段已经过去,现在是相对低估阶段。

相对低估阶段,股票还不贵,市场还没有泡沫,还具有很好地投资价值,长线、定投,还可以继续搞。

但是最低估的阶段已经过去了——这句话一定要记到心里去。

市场继续往上涨,或者再往下回调,都完全有可能。

市场越涨投资价值越小,最近三个月的反弹,已经让市场的投资价值在迅速地缩小。

当然,我只是说在迅速地缩小,它还依然有很好的投资价值。

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有可能挣到什么样的钱呢?

两个方面。

一是业绩增长,可以带来价值重估。

我们有理由相信,2023年的中国经济,会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反弹。

在此背景下,上市企业的整体业绩可能会有较好的表现。

业绩增长,会软杀一部分估值,从而推动股市和股票进行价值重估。

所以现在还不贵、新的一年业绩又会有很好增长的股票,能在接下来的行情演绎中给我们带来价值重估的收益。

二是情绪燃烧,可以带来股价上行。

2021-2022年的隐形股灾,重创了市场的人气。

随着经济的好转、股市的回暖、各项刺激政策的出台,可能让市场风险偏好上升,重新激发出市场的人气,从而推动股市、股价继续上行。

也就是所谓的赚市场人气的钱。

不论怎么说,站在今天的时点,面对眼前的市场,我们应该保持开放与乐观的心态来应对接下来的行情演绎。

所谓开放,就是做好两手准备,欢迎涨、不怕跌。

所谓乐观,就是看好我们的国家、看好我们的经济、看好我们的股市、看好我们的投资。

以最开放的心态,争取最乐观的结果。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

无论你以前做得多么成功或者多么失败,都已经成为过去式,真正能决定你未来收益的,还是你现在的操作与未来的状态。

价值投资并不必然是长线投资,但长线投资需要价值投资。

想长久地生存于这个市场、想长久地从市场中获利,我们必须坚持价值投资、长线投资。

虎年虽衰,却是最好的播种时节。

兔年已来,希望大家都能得到一个好的收成。

投资就是这样,永远向前看,永不停歇脚步。

其实不仅投资,工作、生活、人生,都是如此。

我们要从过去吸取营养、汲取力量,开创和追求更好的未来。


我会在 公众号:海涵财经 每天更新最新的医疗新基建、一体化压铸、 汽车智能化,激光雷达,HUD,车规芯片,空气悬挂、L3级智能驾驶、PET铜箔,纳电池,800V高压,光伏HJT、TOPCON、钙钛矿、光伏XBC、BIPV、IGBT芯片、碳化硅SIC、CTP/CTC/CTB电池、4680电池、工业母机、海风柔直高压、新能源车高压快充、高镍三元、碳纤维、PET铝箔、PET铜箔、空气源热泵、新材料、中药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乡村振兴、锂矿、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抗原检测等最新题材热点挖掘,未来属于高预期差的结构性市场,把握核心赛道以及个股的内在价值逻辑预期差才是根本所在。

— END —

先赞后看,养成习惯

免责声明:图片、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仅用做交流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