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概念股
主要两个部分
一个是行业整体产业周期,着重设计行业;
二个,基于周期的分析,梳理设计行业投资机会;
半导体行业的产业周期,通常叫做产品、产能、库存周期的三重嵌套。自19年至今,复盘产业周期的变化。
产品周期
也就是终端需求,19年下半年以来,5G手机和智能终端的加速渗透,半导体全球销售额快速增长,直到20年上半年部分消费电子受到新冠疫情的扰动,但整体销售还是需求不错的,20年下半年随着宅经济及新能源汽车等需求的持续爆发,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有个持续的同比的高速增长,持续到21年3季度,我们看到需求有所分化,新能源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级需求放缓。
下游应用领域,华为通信,手机基站等30%,机算,电脑及服务器30%,汽车、工业、和其他消费电子各自占比10%左右。
22年的整体销量还是比较差的,尤其手机电脑等消费需求有较大的下降。
展望23年,手机,电视,tws、智能手表总的量有望恢复个位数增长。
两个产品创新周期,服务器领域的 ddr5升级,还有新能源领域的碳化硅趋势。
产品这块可能没有大的创新点和大的产业趋势。
但是同比23年比22年肯定是复苏向上的。
产能周期
供给端分析,19年的产品周期起来之后,供给端是要扩产的,
20年因为疫情扩产有所延后,直到20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恢复扩产。
疫情促进了需求,影响了供给,导致20年下半年产能利用率逐步上行,之后21年开始了缺货涨价,不少设计公司业绩,产业链开始爆发增长。
21年3季度半导体周期见顶之后,需求明显下降,但是中游的工厂的晶圆产出量一直维持在高位,因为扩产在继续,产能利用率有所松动,但总体维持在比较高的位置。
直到22年4月,虽然扩产继续,但是晶圆产出量首次出现环比下滑,代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开始大幅下滑。
产能利用率是这种重资产的代工的核心指标,他开始下滑的时候价格就开始松动。
简单总结,产能周期,到了22年4季度供需天平开始反转,中游工厂和下游的芯片设计公司议价权开始反转。
库存周期
主要反应供需关系。
21年3季度见顶之后,一直持续到22年3季度,
中游的工厂晶圆产出一直维持在高位,意味着下游的最终端的需求不太行。
下游的芯片设计公司库存在增加,22年4季度之前在工厂那边的议价权是在比较低的,他被动累库存,盈利能力持续恶化。
我们统计不少设计公司三季报的库存周转天数,很多公司达到了合理水平的一倍以上,
设计公司库存压力和现金流压力非常非常大。
到了四季度,中游工厂的产出量环比三季度开始下滑,产能利用率开始下滑,
这里主要是设计公司砍单,主动去库存,
往后半年芯片设计公司,还是主动去库存,这个时间大概是半年。
去库存的期间,设计公司的产品价格还是有压力的,但是因为之前跌的多22年一整年的价格调整,继续下降的空间有限。
不少公司已经下降到涨价之前的毛利率,有些公司也跌破涨价之前的毛利率了,
所以23年跌价的压力有,但是往下空间不大。
设计公司的成本端,但是中游代工厂而言,代工价格和封测价格而言,22年3季度和4季度才刚刚开始回落,往后半年仍然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这个是芯片公司的成本,
这里芯片售价和成本,共同影响设计公司的毛利率。
我们统计60家上市设计公司,年报基本都是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这里的存货计价方式基本上是这个,
往后半年意味着,芯片公司主动去库的过程中,随着低成本的芯片进入账面,他的芯片的平均成本会被摊薄,由此带来芯片设计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改善。
周期角度而言,整个半导体设计行业,看到的23年的需求是弱复苏,虽然没有特别大的亮点,但是整体的量和价格上面都会好意22年。
更重要的是23年的晶圆代工的成本和封测价格开始下降,利好芯片设计的盈利改善。
我们认为这个逻辑可以持续到23年的年中,
芯片设计公司特别多,每家公司的产品类型,客户结构都不同,复苏节奏有所差异,
关注收入、毛利率、存货、新产品四个关键指标,
设计公司关注这四个方面。
大家也担心复苏不及预期,但是我们看到细分领域,某些公司的收入已经连续几个季度企稳,我们认为需求见底有所复苏。
担心主动去库的时候竞争加剧价格战,毛利率下降,我们看到龙头公司毛利率连续几个季度企稳,我认为竞争充分了,后续价格战也不会了。
有担心年报计提,利润的影响的问题,随着年报预告的披露和年报披露,随着计提落地,一方面设计公司主动去库,随着计提,也意味着23年的毛利率压力小很多,这个也是毛利率企稳的另外一个因素。
另外关注新产品的放量节奏,每个公司不一样需要逐季度去跟踪,在自身主业复苏叠加的情况下,公司会更好。
23年电子策略的核心逻辑就是复苏于渗透的逻辑。
梳理整体的投资逻辑,行业贝塔,需求弱复苏,未来经济向好的话,有可能有好的增长,保底不比22年差,
核心是中游代工成本下降利好设计公司。
行业贝塔里选择个股的阿尔法,三个方向推荐:
一个国产替代带来份额提升,长期逻辑好的赛道
模拟,圣邦股份、纳芯微,思瑞普、杰华特、艾薇电子、帝奥微、芯朋微;
模拟产品种类多,下游极度分散,国内公司通过扩料号,客户拓展持续增长,只要这些公司在行业波动中,比国际大厂表现更好,就会有国产替代的分额提升的长逻辑
MCU领域,兆易创新,中颖电子,国芯科技等;
也是一个市场足够大,下游分散的领域,国内公司也是在模拟芯片一样,从消费级的产品到工业级逐步替代,未来汽车级替代逐步放量的逻辑,国产替代分额持续提升,长期格局好,容易给高估值的板块,
推荐有新产品叠加的公司,在行业复苏基础上寻找有新产品逻辑的公司,未来的弹性更大,
扩张汽车产品的韦尔股份,斯特威;
扩张射频的,卓胜微,唯捷创新;
扩张wifi芯片的,晶晨股份,恒玄科技等;
这些公司一方面会随着行业复苏自身盈利改善,另外一方面新业务放量,这里的业绩弹性比较大,
最后一个方面,虽然和行业产能和库存周期关系比较小,但是有自身产品周期的公司,
产品创新的方向:
服务器领域的ddr5的升级,澜起科技,聚辰科技;
Sic确实,斯达半导,三安光电,东尼电子等。
半导体概念股
我会在 公众号:海涵财经 每天更新最新的医疗新基建、一体化压铸、 汽车智能化,激光雷达,HUD,车规芯片,空气悬挂、L3级智能驾驶、PET铜箔,纳电池,800V高压,光伏HJT、TOPCON、钙钛矿、光伏XBC、BIPV、IGBT芯片、碳化硅SIC、CTP/CTC/CTB电池、4680电池、工业母机、海风柔直高压、新能源车高压快充、高镍三元、碳纤维、PET铝箔、PET铜箔、空气源热泵、新材料、中药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乡村振兴、锂矿、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抗原检测等最新题材热点挖掘,未来属于高预期差的结构性市场,把握核心赛道以及个股的内在价值逻辑预期差才是根本所在。
— END —
先赞后看,养成习惯
免责声明:图片、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仅用做交流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