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概念股
1月27这周的澳洲6000均价还是有320。日本今年冬天特别冷,但欧洲不冷,且欧洲天然气和煤炭库存过满,导致除澳洲6000外煤炭巨幅回调。目前澳洲6000期货出现了一定反弹。我认为只要在200美元以上都不需恐慌。
继续看好化石能源的核心逻辑是:【这次高价格并没有带来更多的供应】。2021的能源危机和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一样。由于白左、ESG压力、和全球环保主义者的共同努力,本次能源危机最大特色就是价格的暴涨并未带来供应的变化。
最大的原因:能源上涨其实是因为货币贬值了。首先我认为M2才是真实货币贬值速度,而不是CPI。美国2020 M2增速17%,2021 M2增速27%,疫情两年时间货币变毛接近50%,照理物价要涨50%才对,但美国CPI居然只涨了十几个点,可见CPI和失业率都是没意义的,真实货币其实多印了50%,钱多出来一定要有地方去。
这次通货膨胀一点都不意外,最让我意外的还是美联储的愚蠢和虚伪,照着CPI写政策的书呆子美联储这次是选择简单粗暴的拔电源的办法来对付自己多印出来50%的钞票,非常搞笑。经济不好的时候,死命印钞,打鸡血,经济稍有起色,就直接拔电源,等经济崩了以后再重新开始印钞打鸡血。既然这群书呆子这么害怕通胀,为什么当初印钞票的时候不少印一点?
一方面是钞票供应可以2年增长50%,一方面又是化石能源最近10年产量没变。
无论是煤炭还是石油,过去10年产量基本没变。且开发成本越来越高。需求却一点都没少,尤其是煤炭需求突然暴增。采矿业都是优先开发成本最低的那块,然后才是成本高的。为什么没新增?因为资本开支全部都拿去分红了,只能维持现有产能。
嘉能可去年股东大会的可持续性报告甚至被股东否决了,圣母婊股东认为嘉能可退出煤炭的速度太慢不可接受。更夸张的是,很多环保组织专门去买各大煤炭公司的股票(无论WHC还是嘉能可都有这种环保组织股东),然后专门在股东大会上面对管理层进行批斗,通过持股来给管理层施压,逼迫他们减少碳排放。
所以,在货币不断变毛,但化石能源产量不增的情况下,指望能源价格回到以前的状态是不符合逻辑的。回调有可能,但不可能直接回调到疫情前,过去10年美元和人民币至少变毛2.5倍(按M2 年增10%计算),尤其是疫情期间货币贬值尤其严重,M2才是真实贬值速度,不是CPI,那么化石能源价格变为2.5倍一点都不奇怪。比如以前煤炭100一吨,现在就应该250美元一吨。以前石油30,现在至少也要75
因此美联储加息,其实影响的只是减缓美元未来贬值速度,但并不影响过去10年美元已经贬值的部分,也完全无法影响全世界能源需求和产量。美联储加息对能源股的影响其实只限于对融资盘和流动性的打击,但完全不影响基本面。
中东由于油井枯竭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产出已经不可能提高了,甚至都无法达到配额。看到大批无人机供应三色后,幻想iran能进市场永远只能是幻想。另一方面拜登已经赢了,所以明年就不需要再释放战略油储了,一旦油储停止释放,需求可能会迅速超过供应。美国目前钻井数533,比2018低40%,比2015低65%,且其中很大部分是原本就存在但未投产的钻井复产,也就是真正新增的钻井极少。按照历史经验,现在的油价应该对应钻井数在1000左右,但实际根本没人愿意新增产能。
按现在的油价,一个新钻井只要2年就能收回成本外加赚100%净利润。不投产的原因就是ESG、政策和环保主义者对其施加的巨大压力。同样石油巨头也发现,与其吃力不讨好,赚了钱还挨骂,还不如转型新能源,因为股东并不懂经济,只要肯搞新能源,哪怕让股东少赚点,股东还会表扬你,名利双收,反正现在石油高管工资并不是和股价100%挂钩。
同时,美国和欧洲现在都威胁要对化石能源征收暴利税,另一方面则是补贴新能源,这会导致新钻井虽然纸面上赚钱,但由于巨大的政策敌意,很多公司宁可做新能源。政策对新能源的补贴还会导致化石能源需求端可能的萎缩(虽然这个萎缩可能被夸大了),因为受补贴的电动车和新能源电站都会对化石能源需求形成一定程度替代,这绝对是化石巨头不想看到的,所以现在化石巨头没有一个真正看好自己的主业的前景(WHC除外)。在这点上,中海油具备绝对优势,因为国家本身会从中海油持股中受益,这就无需使用暴利税。
煤炭的逻辑跟石油一样,就是高价并不能带来新的供应,唯一区别是煤炭面临的ESG和环保抗议压力比石油还要大得多。过去120年的大宗商品牛市几乎都是由煤炭发起,并且煤炭基本都是商品牛市里面表现最好的资源。未来印度和东南亚是巨大的煤电发电增量地区。
要知道WHC可是今年澳洲大盘股里面表现最好的一只股票,没有之一。可就这么强大的业绩和股东回报率,今年股东大会依然是变成环保主义者针对管理层的批斗大会。环保主义者霸占了全会中主要发问时间。其中至少有70%的问题或多或少的都在批评管理层,反对其扩产。甚至在最后投票的时候有8%的股东想投票罢免董事长。并且部分股东以管理层坚持扩产为由,想投票通过一个限制管理层权力的决议,虽然最后被否,但这些人全部都作了攻击性极强的发言,让管理层心里非常不爽。比如有个环保主义者甚至直接就说,WHC的任何业绩都跟管理层无关,都是发战争财,这样的攻击每年都重复一次,对心理是很不好的。
不止是WHC,其他的石油煤炭公司也是面临同样的问题,多数股东都反对扩产。比起扩产,回购其实可以讨好更多的股东,既没有ESG问题,还能提升股价。
因此对国外大多数石油煤炭高管来说,不扩产,多分红,多回购,转型新能源,无论对他们心理健康,还是经济健康来说,都是最优选。扩产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坚定看多能源,但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杠杆问题,保证不要有流动性危机是底线。如果没有杠杆,无论美联储怎么加息,其实都不影响。
2023年,从政策端判断保供仍是煤炭生产的主旋律,根据煤炭主产区的产能规划和煤企在建煤矿项目的落地,预计2023年我国煤炭产量增量在1.5~1.7亿吨范围内。预计2023年煤炭需求端的增量主要由电力消费带动,火电端带来的煤炭需求增量为1.28~1.81亿吨。2023年预计仍是供给偏紧的状态,煤价仍能保持高价中枢运行。
相关煤炭阅读:
煤炭概念股
我会在 公众号:海涵财经 每天更新最新的医疗新基建、一体化压铸、 汽车智能化,激光雷达,HUD,车规芯片,空气悬挂、L3级智能驾驶、PET铜箔,纳电池,800V高压,光伏HJT、TOPCON、钙钛矿、光伏XBC、BIPV、IGBT芯片、碳化硅SIC、CTP/CTC/CTB电池、4680电池、工业母机、海风柔直高压、新能源车高压快充、高镍三元、碳纤维、PET铝箔、PET铜箔、空气源热泵、新材料、中药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乡村振兴、锂矿、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抗原检测等最新题材热点挖掘,未来属于高预期差的结构性市场,把握核心赛道以及个股的内在价值逻辑预期差才是根本所在。
— END —
先赞后看,养成习惯
免责声明:图片、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仅用做交流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