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概念股 · 2023年3月10日 0

6G与星链的价值重估概念股,2023年科技大年最重要的支线方向

先谈谈对于卫星星链的理解

23年几个大的主线行情,信创是22年年延伸出来的,不算是23年的新面孔。

今年两个新主线,成飞和ChatGPT这两个方向我都在行情初期挖掘了,成飞吃了大肉,但人工智能因为操作和个股选择问题赚的并不多,在人工智能第一次大退潮这个节点,我认为星链有机会成为衔接人工智能二波行情的重要支线

市场规模:

大规模、高增速的市场:21年往前一共发射499颗卫星贡献了 758亿/年 人民币的市场规模,22年往后1.29万颗卫星的发射计划是过往发射总量的26倍,这个计算器怎么敲?粗算也是个万亿级别的市场规模,23年增速换挡概率大。

核心标的空间大:卫星产品有科技含量高、毛利高的特征,10万亿级别的新能源车成就了万亿的宁德时代,五千亿的比亚迪,潜在万亿市场规模的卫星核心标的目前只有300-500亿,万亿级别的市场,核心龙头过千亿不过分吧?

核心标的具有强垄断性:卫星制造环节有极高的科技属性,形成极强的技术门槛,同时自主可控的诉求使得行业有明显的封闭性和保密性,核心企业的垄断地位稳固,在行业换挡发展的过程中能最大限度的吃到行业快速增长的红利。

2023年是复苏的一年,更是 科技 + 自主可控的主题大年,科技 + 自主可控从年初至今已经充分展现了吸引全市场的赚钱效应,卫星科技作为科技、自主可控上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方向,不会缺席,并且在诸多催化因素加持下,会成为重要的科技支线。(主要是因为目前标的的资金承载量有限,难以形成拉动巨量资金的大主线)

相关事件驱动

事件1:中星26号将于近日发射,是我国首颗超百Gbps的高通量通信卫星,覆盖Ka频段,代表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由概念逐步走向落地。中国2021年开始整个发射计划是超过1万颗,22年下半年完成初步招标,预计23-25年陆续发射。

事件2:根据中国向国际电联提供的卫星计划,未来,中国的星链系统有12,992颗低轨道卫星组网,构成中国版的天基监控网通讯网互联网。据产业链的消息,中国版的星链将于23年上半年逐步发射。

事件3:最初SpaceX预计发射约1.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提供互联网服务。但是,很快,马斯克的星链卫星又进行了调整,预计还要增加3万颗卫星,使得总量达到约4.2万颗。

那这就离谱了,提供高速网络,需要这么多卫星吗?很明显这是不需要的,而是美国有其他的作为,星链卫星的隐藏性目的一个一个的出现了:

太空资源竞争——美国不断扩大星链卫星的发射,就是为了进行对地球地轨资源的争夺。

低轨最适合宽带通信,但只能容纳约 6 万颗卫星,资源稀缺性强。按照距离地球远近,可以把轨道分为低轨、中轨和高轨。高、中轨通信时延较长,难以满足日常互联网宽带业务需求,更适合用于卫星电视和定位导航。低轨道卫星一般位于地球表面范围 300-2000 千米,具备传输延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应用场景丰富、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最适合用于宽带通信。但低轨道只能容纳约 6 万颗卫星,低轨卫星所主要采用的通信频段资源也逐渐趋于饱和状态,可用空间十分紧张

按照预估的数据来看,地球低轨可容纳约5万颗卫星,“星链”项目如果按计划发射约4.2万颗,占比将超过80%。这意味着只要美国的星链卫星只要发射完成了,将会占据低空轨道的大部分资源。

为什么是主线之一

1. 中字头的估值重估,这个是最高层的定调,在大A混,要搞清楚谁是场子的大哥,这次的中字头不一样,这次提出重估的节点有特殊的含义,意义与以往都不同

2. 科技主要是体现在内外的竞争、对抗,这里有新、旧两个方向,新兴科技主要在人工智能 及 6G星链,老的独立自主就太多了,芯片、工业母机、各种软件等。

3. 数字,数字元年,各种数字建设、软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自主可控比例,基础建设热火朝天

这里从筹码结构、题材的演进、炒新不炒旧、产业阶段、高层的讲话各个维度评估,6G + 星链 就是2023年贯穿全年的大主线之一,其中的中字头会是强 Beta 里面的 Alpha,也会是最近最有持续主升动能、向上阻力最小的方向

6G的空天一体化

6G网络将是一个地面无线与卫星通信集成的全连接世界。6G数据传输速率可能达到5G的50倍,时延缩短到5G的十分之一。6G时代卫星通信不可或缺。6G研发工作已将卫星互联网纳入其中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以及华为、中兴通讯等通信行业企业已经宣布进行6G相关技术的预研和储备,未来 6G 业务形成沉浸式云 XR、全域覆盖等八大业务应用。其中,全域覆盖业务借助 6G 所构建的全球无缝覆盖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使得地球上再无任何移动通信覆盖盲点,6G 业务将提供更加普遍的服务能力,助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各大科技题材的赚钱效应里,通讯技术的升级一定是最香的之一,不用管用不用得上6G,体验如何,更多得看高层的表态如何,2023年作为6G元年,不需要去论证6G行不行,只需要看 6G 国家层面干不干

为什么将卫星类比为下一个光伏

首先 从生意模式来说,在国内和光伏一样都是tob、tog的模式

其二 在早期都是很依赖国家的政策扶持,国家意志,一个是能源自主,另一个是争夺太空空间的先手,辐射出来数据安全、新的卫星通讯协议、军事用途、6G的基础建设支持,星链布局迫在眉睫,国家意志会将产业直接带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个爆发力极具吸引力

其三 市场空间都是星辰大海,卫星+相关通讯建设 将是万亿市场空间,不接受反驳,同时卫星产业的高毛利会给产业链公司极其丰厚的回报

当然不同点也有很多,比如卫星没有什么出口啥的,这里细节别抬杠,重质不重形!

星链是什么玩意儿?

通俗语言,用卫星当基站,每个地轨卫星都是一个节点,向全世界扩散信号

民用意义——任何地方都有信号了。星链建设完毕后,全世界没有地方没信号,比如山区,沙漠这些建基站铺线没有地方的地儿都用上网络,都有信号,甚至海上和飞机上也都有信号了(海上、天上铺不了传统基站这个不难理解)

战略意义——通信可靠性大幅提升。基站好炸,卫星可不好炸。俄乌冲突里,俄罗斯摧毁中断了乌克兰地面通信服务,Starlink 很快就为乌克兰开通了星链网络服务,帮乌克兰实现对外联系,现代战争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甚至高于高性能武器。

成本条件成熟,发卫星有性价比了

成本条件成熟,发卫星有性价比了:发射卫星的单位成本变便宜了85%,同时卫星变轻。

单价下降,每公斤发射成本下降85%。从 1970 年到 2000 年,卫星发射的平均成本约为 18500 美元/千克。随着 Space X 等新发射供应商的出现,企业现在能够以约 2720 美元/千克的成本将物品送入轨道

卫星变轻。上世纪 90 年代末发射的第一批铱卫星每颗重达 689 千克,如今 Space X 的 Starlink 卫星仅为 250 千克左右。

卫星频率及轨道使用权采用“先登先占”,再晚就来不及了。低轨最适合宽带通信,但只能容纳约 6 万颗卫星,SpaceX 的 Starlink(星链计划)目标在 2027 年发射约 1.2 万颗卫星组网(目前已完成超 2800 颗)。到 2029 年,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总计约 5.7 万颗低轨卫星,如果目前已获批准的通信星座全数建设完毕,地球低轨的有效资源将所剩无几,现在国内星链必须启动,把坑占了再说降本和迭代的事。

国内谁来领头?

我国星网公司于 2020 年 9 月向 ITU 申请了 “GW” 星座计划,共 12992 颗卫星。根据 ITU 要求,在卫星频率和轨道申请后的七年内必须发射第一颗卫星,九年内必须发射总数的 10%,12 年内必须发射总数的 50%,14 年内必须全部发射完成。若以此下限推算,2023 到 2030 年国内年均发射量为 180 颗以上,2030-2033 年年均发射量为 1700 颗以上,2033-2035 年年均发射量为 3000 颗以上

星链市场空间怎么拍?平均800亿/年

卫星第一波制造端总空间3,900亿:单颗实验卫星公开招标定价4,500-6,500万,整体处于较高的成本水平。如果要达到星链的标准,大概率单颗卫星的平均价值会打到 3,000 万人民币左右(参考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完成 1.3 万颗低轨卫星,中国卫星制造市场总空间高达 3,900 亿元(暂不考虑期间的卫星折旧后重新发射)。

折旧再发射空间780亿/年:假设星座计划建设完成,在轨卫星数量不再增加,但考虑到卫星五年的折旧期,每年平均仍需发射约2,600 颗卫星,对应市场空间780亿元

相关市值增量4,800亿:高附加值高壁垒产业,终局净利润水平预计在20%-25%左右,30x PE,市值增量4,800亿,空间大。

有哪些标的

制造商:中国卫星

高轨卫星运营:中国卫通

光学敏感器:天银机电

导航系统:北斗星通

TR组件:铖昌科技(已更新业绩)、国博电子

天线:硕贝德(SZ300322)

通信载荷:信科移动、创意信息

激光通信:光库科技

火箭方向:斯瑞新材

我会在 公众号:海涵财经 每天更新最新的医疗新基建、一体化压铸、 汽车智能化,激光雷达,HUD,车规芯片,空气悬挂、L3级智能驾驶、PET铜箔,纳电池,800V高压,光伏HJT、TOPCON、钙钛矿、光伏XBC、BIPV、IGBT芯片、碳化硅SIC、CTP/CTC/CTB电池、4680电池、工业母机、海风柔直高压、新能源车高压快充、高镍三元、碳纤维、PET铝箔、PET铜箔、空气源热泵、新材料、中药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乡村振兴、锂矿、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抗原检测等最新题材热点挖掘,未来属于高预期差的结构性市场,把握核心赛道以及个股的内在价值逻辑预期差才是根本所在。

— END —

先赞后看,养成习惯

免责声明:图片、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仅用做交流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