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收藏 · 2023年7月15日 0

AI的尽头,是散热(附股)

昨晚英伟达收涨461.83美元,再一次刷新历史最高价,年内涨幅高达214.6%,在美股的一众顶级科技股中独占鳌头,成为又一只万亿市值的科技巨头。

与此同时,从今年2月开始,中国台湾厂商AVC和双鸿(AURAS)股价一路飙升,两家公司的股价较4个月前均实现翻倍,显然不是巧合。

AVC是全球最大散热模组厂商,也是英伟达AI服务器系统DGX H100目前的风冷散热系统供应商,双鸿则是Supermicro(超微电脑)服务器散热系统的供应商。

两者都是和英伟达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型案例。

由于AI带来的数据量和计算量的爆发增长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未来两年,AI行业中可能会出现算力被散热“卡脖子”的情况。

也许AI的尽头是散热。

一、散热是制约计算能力的最大阻碍之一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所消耗的电能会全部转化为热能,这种现象被称为电流的热效应,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从业者们用尽办法将电子器件的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从早期计算机诞生开始,由于早期的计算机功耗较低,而且整机体积较大,因此不需要单独设计系统级的散热解决方案,通常做法就是在计算机背部放置个简易的风扇,以将热流导出。

随着芯片制程技术的提升,芯片功能的集成化加速,轻巧、方便、处理性能强的发展模式逐渐占据市场主流。高频计算不仅仅带来了高能量的消耗,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发热、散热的现实问题。

7月4日,世界气象组织宣布,热带太平洋再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这可能导致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和气候模式的出现。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度持续升高,数据中心在极端高温下突发故障的现象已不鲜见。无独有偶,近日中央气象台持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多省份局地温度达40℃以上。持续高温下,数据中心的散热问题受到各方关注。去年夏天,在高温的冲击下,谷歌、甲骨文等科技巨头的数据中心一度出现冷却系统瘫痪,导致运行故障。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国内数据中心将如何迎接“烤”验?

传统的服务器散热方案与计算机散热原理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服务器所使用的算力芯片由于能耗较高,往往将芯片级散热系统作为重点,通常来说就是将芯片热量通过热管、均热片等传导到多褶结构的散热鳍片上,再通过风扇进行主动散热。

进入AI时代之后,高性能AI芯片的功耗在随着算力同步大幅提升。10年前市面上能买到的最顶级的数据中心GPU是英伟达K40,其热设计功耗(TDP)为235W,2020年英伟达发布A100时,热设计功耗接近400W,到了最新的H100芯片,热设计功耗直接飙升到700W。预计明年单颗高性能AI芯片的热设计功耗将会突破1000W。

通过风冷式散热方式明显显得力不从心。

二,AI大算力服务器需要高功率机柜,液冷成必选项

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和推理运算所用的GPU服务器的功率密度将大幅提升,以英伟达DGX A100服务器为例,其单机最大功率约可以达到6.5kW,大幅超过单台普通CPU服务器500w左右的功率水平。在此情况下,一方面需要新建超大功率的机柜,另一方面为降低PUE,预计液冷温控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PUE值是衡量IDC能效的重要指标。PUE的计算方法为数据中心的总耗电量比上IT设备的耗电量,数值越接近1,表明IDC的能效越高。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的能耗中约有43%是用于IT设备的散热,基本与45%的IT设备自身的能耗持平。因此,设备散热能耗成为降低PUE的关键影响因素。

由于AIGC的发展,大功率AI服务器出货量有望快速增长,进而要求单机柜功率要明显提升,业界已经开始规模建设20kW、30kW功率的机柜。同时,数据中心降PUE也是刚需。在此背景下,由于风冷技术在高功率机柜制冷方面的短板比较明显,因此液冷有望成为AI大算力数据中心的主要制冷方案。

三、多渠道发展,液冷技术提升加速

根据接触方式的不同,液冷可分为间接接触型(冷板式液冷)和直接接触型液冷(浸没式液冷和喷淋式液冷)

①冷板式液冷:将液冷冷板固定在服务器的主要发热器件上,通过液体流经冷板带走热量,从而散热。

该技术发展较早,成熟度较高,应用较为广泛,具有商用基础,但是存在漏液和成本偏高的问题。

②浸没式液冷:将发热元件直接浸没在冷却液中,通过冷却液循环带走服务器等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单相和相变技术。

该技术需要全新的数据中心设计方案,需要特殊化定制和设计IT设备,成本较高,目前尚不能大规模应用,未来发展前景较好。

③喷淋式液冷:在机箱顶部储液和开孔,对发热体喷淋冷却液,从而达到降温。降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冷却液飘溢问题,会影响机房及设备环境。

根据《绿色高能效数据中心散热冷却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数据中心约有45%的能耗用于IT设备,43%用于散热冷却设备。

目前数据中心冷却仍以风冷为主,但随着数据中心数量增加、大型机架占比提升,数据中心高耗电的问题已不容忽视,政策对于PUE的要求也日趋严格,液冷逐步成为冷却重要方案之一。

四,液冷市场空间广阔

据IDC预计,2021-2026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速达52.3%,随之将带来数据中心单机功率密度提升与能耗攀升,传统的风冷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液冷技术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据《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我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超过1200亿元。

目前单张 A100 功率达 400W,H100 达 700W,未来芯片制程难以提升的情况下,效能功耗比难以进步,单卡功率将只增不减。英伟达明确未来逐步切换液冷方案以适配 HGX 平台。Supermicro 推出适配英伟达 HGX H100 的液冷服务器方案。据 Supermicro 数据,使用液冷可以帮助 IDC 节省 40%的电力。

2021年和2022年我国分别新增标准机柜数量120万架和150万架(按2.5kW进行折算)。随着宏观经济向好,平台经济发展恢复,AIGC等拉动,IDC需求有望逐步释放,虽然2023新增供给量有望较2022年减少(例如三大运营商2022年新增IDC机柜15.6万架,2023年计划新增11.4万架),但在“东数西算”工程加速建设的大背景下,预计每年国内IDC机柜增加量仍有望在100万架左右。

制冷系统约占数据中心建设投资的20%左右,短期来看液冷方案的价值量更高。根据数据港的招股说明书数据显示,制冷系统占到Capex的比例约为20%,按照IT负载进行估算,单kW对应冷冻水方案(风冷)制冷系统的价值量约为7000元,我们预计如果采用液冷方案,投资将提升至1.5万元以上/kW。

假设国内每年新增机柜数为100万架(按照单机柜2.5kW计算),新增IT负载量为250万kW,若全部采用风冷方案,单kW价值量为7000元,则对应温控市场规模为175亿元;若液冷方案渗透率达到70%,单kW液冷价值量为1.5万元,则对应温控市场规模为315亿元(+80%),其中液冷温控市场规模为262.5亿元。

五,2023年液冷十大龙头股

2023年液冷十大龙头股分别是:浪潮信息、中科曙光、巨化股份、双良节能、科士达、网宿科技、英维克、科华数据、易事特、曙光数创。

第一名“浪潮信息”:市值9568.9千万,是全球领先的IT基础架构产品、方案及服务提供商,公司主营业务为服务器及部件,IT终端及散件

第二名“中科曙光”:市值8737.2千万,公司以IT核心设备研发、生产制造为基础,对外提供高端计算机、存储、安全数据中心等ICT基础设施产品。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曙光星云,曙光5000系列,个人高性能计算机(PHPC),GPU高性能计算机(GHPC),刀片服务器系列,塔式,机架式服务器,磁盘阵列产品,备份存储产品,曙光并行存储系统ParaStor,高密度存储服务器,GridView标准版,GridView企业版,GridViewHPC版,GridView数据中心版,GridView电力,石油,仿真等行业定制,CloudView云计算管理系统,PowerConf服务器能耗管理系统,ClusQuota集群充值计费系统,ClusViz远程可视化系统,ClusNap集群容错系统。

第三名“巨化股份”:市值3725.6千万,公司主营产品包括制冷剂,石化材料,氟化工原料,含氟聚合物材料,食品包装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基础化工产品。

第四名“双良节能”:市值2546.0千万,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溴化锂冷热机组、换热器、空冷器系统等;多晶硅还原炉及其模块、大尺寸单晶硅锭和硅片等。

第五名“科士达”:市值2328.6千万,公司主营产品包括在线式UPS,离线式UPS,铅酸蓄电池,光伏逆变器,精密空调,配套产品。

第六名“网宿科技”:市值2005.8千万,公司主营产品包括内容分发网络业务,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

第七名“英维克”:市值1837.3千万,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机房温控节能产品,机柜温控节能产品,客车空调,轨道交通列车空调及服务。

第八名“科华数据”:市值1743.3千万,拥有智慧电能、数据中心、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智慧电能产品、数据中心产品、新能源产品。

第九名“易事特”:市值1668.8千万,公司主营产品包括UPS、IDC微模块、高压直流电源、通讯电源、电力电源、逆变器、充电桩、换电柜、PCS、锂电池系列、精密空调、智能配电等。

第十名“曙光数创”:市值1457.2千万,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浸没相变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冷板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模块化数据中心产品、以及围绕上述产品提供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

存储芯片,芯片中的领头羊,万亿市场规模(附股)

盘古大模型3.0发布,不聊天不写诗,只做事(附股)

碳纤维:机器人材料,潜力巨大(附股)

错过了电动车的上半场,智能化的下半场机会来了

新能源车销量破纪录,域控制器群雄逐鹿(附粉丝福利)

机器人产业链(一):为什么减速器是机器人环节中的重点?(附股)

机器人产业链梳理(二):核心硬件伺服系统(附股)

机器人产业链梳理(三):控制器概念龙头5天4板,关注这些公司

机器人主线确定,这一分支有百倍增量(附股)

机器人接力AI,核心看特斯拉

ChatGPT算力硬伤引爆CPO,CPO概念成长逻辑分析

我会在 公众号:海涵财经 每天更新最新的医疗新基建、一体化压铸、 汽车智能化,激光雷达,HUD,车规芯片,空气悬挂、L3级智能驾驶、PET铜箔,纳电池,800V高压,光伏HJT、TOPCON、钙钛矿、光伏XBC、BIPV、IGBT芯片、碳化硅SIC、CTP/CTC/CTB电池、4680电池、工业母机、海风柔直高压、新能源车高压快充、高镍三元、碳纤维、PET铝箔、PET铜箔、空气源热泵、新材料、中药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乡村振兴、锂矿、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抗原检测等最新题材热点挖掘,未来属于高预期差的结构性市场,把握核心赛道以及个股的内在价值逻辑预期差才是根本所在。

— END —

先赞后看,养成习惯

免责声明:图片、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仅用做交流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人工客服(haihancaijing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