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赛道 / 精彩收藏 / 芯片半导体 · 2022年11月10日 0

TOPCON量产领先,HJT大厂如何选择

·海涵说2022

(一)从工艺角度看量产

各类电池技术路线通过不同的电池结构和镀膜层来影响上述关于光电转换效率的三因子,达到提高电池转换效率的目的,实验室起到验证技术路线可行的作用。

中试线进一步在工业环境中验证各技术路线的实际转换效率。

而量产的初级阶段解决各技术路线的良率和生产成本问题,直达大规模量产。

上文中我们论述了HJT虽然目前有成本劣势,但可以在初级量产阶段(新玩家为主)通过清晰的降本路径在今年底实现成本对PERC的追平,此外后续仍有较大的降本空间。

而HJT生产工艺流程的简洁,也带来了在量产阶段相比其他技术路线的良率优势,目前TOPCon良率水平仅有95-96%,而HJT的良率水平在98%。

各电池路线生产工艺示意如下:

晶科号称其TOPCon良率与PERC持平,从常识来理解是难以想象的。因为TOPCon工艺最大程度保留和利用了现有的PERC电池制备工艺流程,并在其基础上主要增加了硼扩和薄膜沉积设备,而最终的良率等于所有环节良率的乘积,除非增加环节的良率都达到100%,否则TOPCon的良率是不可能和PERC持平的。

考虑晶科和迈为的身份,这个问题可以看得更清楚。

迈为作为主导HJT技术演进的设备商,其需要真实有效的数据说服客户,加快技术的扩散,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设备订单,同时设备数据上的谎言非常容易被电池客户验证,其没有在数据上说谎的必要性。

而晶科作为融资需求旺盛的组件厂商,押注TOPCon技术,资本市场的强烈诉求提供了伪造数据的动机。

此外,因为晶科最终是给电站提供成品组件,下游客户无法感知晶科产品的良率,良率带来的影响将作为额外的费用被晶科内部消化,这个问题一定会反映在后续的财务报表上。

事实上,因为设备和工艺流程的增加,TOPCon今年年底能达到的良率水平预计应该在96%-97%,仍低于HJT和PERC,在同样的生产成本下,这将带来TOPCon相比HJT最终产品1.5%的成本劣势。

(二)如何看待今年TOPCon扩产规模的领先

PERC工艺已经走到生命周期尾声,这已经成为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共识。但生命周期尾声,并不意味着PERC会马上消失。仍然需要新技术在成本效率方面继续对PERC进行赶超。

同时,随着全球能源价格的上涨、未来硅料环节产能释放带来的硅料价格回落,全球年新增光伏装机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未达到装机高峰。

因此电池和一体化组件厂商仍然需要在电池环节继续扩产,保持甚至抢夺市占率。PERC产线以其经济性,仍会有部分厂商基于在行业高景气阶段快速回笼资金的考虑而选择继续投产PERC(通威15GW+印度)。

对于新技术来说,IBC电池,上文提到,因为1)工艺复杂,量产难度高,尤其是N型IBC;2)牺牲背面,仅单面发电,应用场景受到限制,更适合作为万能结构,和HJT或者TOPCon做叠层电池。目前真正接近投产建设阶段的IBC电池仅有隆基的HPBC电池(基于P型硅片的IBC)。

HJT虽然是前景最好的路线,但仍待成本的进一步下降,目前基本由电池新厂商选择。

而TOPCon工艺最大程度保留和利用了现有的PERC电池制备工艺流程,因此目前大部分存量PERC产能(2019年之后的PERC产线)可以通过改造升级为TOPCon产线,改造成本仅为0.6-0.8亿元/GW。

PERC的工艺积累+较低的新增产线成本+相对PERC1%的效率优势,使得虽然TOPCon目前组件成本相比PERC仍高0.1元/W左右,但LCOE基本持平,成为传统厂商今年扩产新技术的主要选择。

下面是截止目前,今年TOPCon和HJT电池的待建数据。可以看到哪怕TOPCon招标规模今年大于HJT,但从金额上来讲,仍然是投在HJT路线上的资金更多:

不过今年TOPCon扩产规模的领先,是在行业扩产需求与最佳路线(HJT)仍未体现经济性背景下,厂商的折衷选择。

此外,复盘光伏PERC对BFS电池的替代历史,以及回归光伏行业发展至今对LCOE的极致追求,一旦HJT在生产成本的绝对经济性上体现优势,未来光伏电池主流技术路线将不存在技术并行的局面(不包括不同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的差异化竞争),TOPCon应当定性为过渡技术,且其过渡期时长取决于HJT降本进度(按目前进展,HJT在今年底便将实现与PERC的平价)。

(三)如何看待目前大厂的技术选择

因为HJT设备投资额高,目前技术迭代快,大厂因为存量资产约束,目前对HJT的投入仅限于中试线(1GW及以下)。

因此随着HJT的不断成熟,大厂的扩产节奏必定是先替换部分新增产能,直到HJT与存量PERC产能成本拉开差距、HJT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后(材料与工艺),才会大规模扩产HJT替代(尽可能增加旧设备投资回收)。而其存量产能体量决定了一旦其真正扩产HJT,必定是10GW的级别。

一切从经济性出发,此前在HJT实验室和中试线储备最多的两个大厂——隆基和通威目前仍未大规模进入HJT。

不过隆基目前已经明确不投TOPCon(去年隆基强力站台TOPCon),在等待期中加大针对细分应用场景的HPBC的开发;通威则大规模投产PERC(15GW)。两大行业标杆的态度都说明大厂在静待HJT的验证和降本。

预计在明年,随着HJT电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我们将看到传统大厂大规模扩产HJT产线

HJT系列相关阅读:

HJT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路线强在哪里

HJT的成本破局痛点,降本全方位测算

隆基HPBC与HJT的对比分析

我会在 公众号:海涵财经 每天更新最新的工业母机,一体化压铸, 汽车智能化,自动驾驶,激光雷达,HUD,车规芯片,空气悬挂、激光雷达、PET铜箔,纳电池,800V高压,光伏HJT、TOPCON、钙钛矿、光伏XBC、IGBT芯片、碳化硅、CTP/CTC/CTB电池、4680电池、海风柔直高压、高压快充、高镍三元、碳纤维、电池铝箔、空气源热泵、新材料等最新题材热点挖掘,未来属于高预期差的结构性市场,把握核心赛道以及个股的内在价值逻辑预期差才是根本所在。

— END —

先赞后看,养成习惯

免责声明:图片、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仅用做交流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