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 2022年12月6日 0

银行理财还能买吗?七条理财产品选择的干货建议

银行理财

上一篇文章《银行理财大幅回调,债券理财的风险与收益分析》发布后,留言私信较多,如果你持有一些银行理财产品,而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大跌,很多人都有直观感受,因为本来是想吃个比较稳定的3-5%的理财收益,但是近期这些理财产品跌的也挺狠的,这片文章主要分析原因给出干货建议,不愿意学习的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看结论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建议大家还是像本杰明·格雷厄姆说的那样,做个聪明的投资者。

数据显示:截至11月23日,银行理财产品数量的破净率达到10.91%,11月10日后公布净值的产品中有72.37%的产品近1周收益率为负。

根据wind理财产品净值表现数据,剔除近六个月无净值数据的产品后,截至11月17日,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有34367只(包含银行发行的和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其中累计单位净值小于1的破净产品有1839只,占比5.35%。

统计单位净值小于1的破净产品及其公司后,共有150家管理公司有破净产品,破净产品数量排名前五的管理公司包括工银理财、兴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和花旗银行(中国)。

具体的产品中,更有“网红债基”富荣中短债单日跌超12%,成为当天基金投资平台热搜第一。

那么银行理财都标识“预期收益率”,但近期为什么大面积回撤呢,回撤的程度预期有多大呢,已经亏损了该怎么办呢?下面来梳理一下。

银行理财亏损的原因探索及对策

银行理财为什么会亏损?

1、资管新规打破银行理财的刚性兑付。2018年出台了资管新规,银行理财净值计算方法由“摊余成本法”变成了“市价法”,之后两年给了过渡期,从今年开始所有银行理财要求净值化显示,简而言之就是客户要自负盈亏了,银行在底层资产差的时候不再为客户兜底,在底层资产好的时候不再留存客户收益。

2、银行理财的构成,70%(债类)+2%(股类)+28%(存单)

由此可见,银行理财的底层资产主要是债类资产,它也有波动性,它最能影响银行理财净值的变化。其次是股类,虽然波动大,但占比很小,影响有限。最后是存单类,比例不小但是不会引起下跌。所以债券价格的涨跌直接决定了银行理财净值的波动,下面是对债券价格涨跌的原因探索。

3、债券收益=债券价格(浮动)+债券利息(固定)

图中蓝色的线反应的是债券整体的涨跌,由此可知债券长期看是向上涨的,期间有波动但很小,其中几次比较明显的下跌出现在2010年底,2013年底,2016年底,2020年初,再次就是这次了—2022年底,看周期的话基本是3年一次明显回撤,最大回撤1%左右,回撤时间持续约3个月。

然后看债券价格下跌的原因,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利率水平,因为债券价格与利率成反比关系。这次债券大跌就是因为10年国债收益开始明显上行造成的,本次债券下跌的传导链条大致为:疫情防控转优→经济预期转好→资金收紧→利率提高→债券价格下跌

由于理财收益率的下跌,客户担心收益率进一步下跌形成抛盘,由此进一步加剧了债市和银行理财下跌压力,形成死循环。

要破这个局最好的办法是让债券价格上涨,缓解债市的资金压力。债市之所以下跌主要是担心市场流动性会收紧。被视为最重要的市场利率(DR007)近期有抬升。被视为市场总资金量的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增速出现了见顶回落。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我国的M2增长11.8%,较前两个月的12.1%和12.2%有所回落。

11月15日,央行开展85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和17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MLF操作规模是8500亿,小于到期的1万亿元,也就是MLF是缩量操作。虽然央行有补充说明,11月以来人民银行已通过抵押补充贷款(PSL)、科技创新再贷款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3200亿元,中长期流动性投放总量已高于本月MLF到期量。但市场情绪仍没有得到明显缓解。

终于,11月23日晚,好消息传来,国常会提到: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引导银行对普惠小微存量贷款适度让利,继续做好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的支持力度,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11月25日,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12月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

与常规的货币操作,比如MLF、逆回购等不同的是,降准是给市场投放的是长期的资金,没有期限,而MLF、逆回购操作是有期限的,一般是1年、7天,到期了钱就会被回收。

而且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通过降准拿到的钱成本会更低,比如目前一年期MLF操作利率是2.75%,意味着商业银行需要承担2.75%的利息成本,而降准释放出来的资金是没有利息的。每次正式降准,释放出来的流动性高的有一万多亿,低的也有几千亿。

降准来临对于缓解市场的流动性有非常大的帮助。由于债券价格与银行资金面息息相关,当降准来临后,银行理财、债市有望回归理性,收益率有望回升。

银行理财产品:忘记历史收益的影子

在前几年国家金融高层出现了“资管新规”,这打破了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原则,而且银行也为此专门成立了所谓的“理财子公司”,并且开始强调所谓的“买者自负”,其实就是不让随意搞资金池和非标债

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对象是“关注低风险投资”的人群,所以要求“收益的稳健”,故而在配资的时候主要都是配置的债券(一般7-9成仓位),这也是所谓的理财产品的“基本盘”,但同时也为了提升产品收益性,所以少量配置了一些股票(一般10-20%仓位),而且主要以“三大傻”为主(也就是银行、地产、保险的股票)。

在银行app上面你看到的所谓净值收益,已经不是之前的刚性承诺收益,而是所谓的“历史收益”的影子(主要是回测跑出来的),所以它在本质上过去时,和未来没有丝毫的关系,债市在过去1年多里面是牛市,而股市正好这段时间明显走弱,所以在“此消彼长”中,凸显了过去1年多投资债券的英明。

但是从进入11月份开始,债市开始下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变为了负数。这主要是因为,由于中国经济下滑压力加大,所以国家逐渐放开了地产融资的管控,由于贷款需求出现“脉冲性上涨”,而供给并没有变化,这促使新债利率明显被拉高,进而导致债券价格走低(也就是老债没人爱要了),中证综合债指数都回调了0.7%,这是债券的锚定性报价,而一些长期债的基金,由于加了杠杆,所以回撤在1%以上,反应在银行产品上出现负收益也就在所难免。

国家在未来是希望债券利率涨起来的,因为这代表“融资出现繁荣”趋势,也只有这样才意味着社融能提升,进而经济才能走出低迷。所以其实在当下这个时代,买理财需要理解宏观周期走势,在当下长期债尽量规避,而短期债可以留着,但也不应太多。

这些银行理财经理其实能力有限,因为能力高些的都去了基金公司(有些也是银行系的),理财子基本都是所谓的“新人”,才工作不过3-5年,可能自己都没走过一个完整的熊牛呢,所以也没啥投资体系,一旦净值出现下跌,容易引发大面积赎回潮(比如今年4月份和当下),其不得不减仓债券(尤其是长债),这也会导致长债价格进一步下跌,所以这是一个“循环下跌”的闭环逻辑。而且不要忘了,其整体配仓结构中,会有10%-15%的蓝筹股票仓位,所以这一般也会加速A股中蓝筹股票的回调。

当然央行也看到了这一切,虽然中长期看,其希望看到债券利率的上行,但短期看它也不希望债券利率的拉升的太快,因为不要忘了,所谓的“借贷利率市场”不仅是企业在玩,银行自身的周转资金也在里面(比如票据拆借的),当下不仅10年期国债利率出现快速上涨,而且代表短期的DR007利率也涨得很快(所以其实持有短债基金的投资者近期也是赔钱的),这会促使银行间资金流转呈现趋紧迹象,所以央行未来肯定会降准降息。

坦言之即便没这些问题,仅仅是“经济下行压力大”这一条,央行也早就动了“降息”的心,仅仅是由于之前美元汇率上冲的太快,其忌惮汇率风险而不敢操作,现在汇率压力有所降低,所以宽松策略已经在考虑之中,长债应该尽量避免了。

债券下跌原因

1、10月以来,资金价格中枢持续向政策利率中枢收敛,叠加跨年因素影响,带动存单和短债估值调整压力持续积累;

2、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对经济远期前景和资金风险偏好形成明显提振;

3、近期全国层面房地产纾困政策持续落地,房地产悲观预期收敛;

4、微观上,此前杠杆+信用套息策略较为极端,资金偏紧叠加市场调整,引发止损和赎回压力增大,信用债由于流动性下降,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债抛压反而增大。

部分机构控回撤导致的踩踏出货,进一步放大了债券市场的波动

债市大幅下跌存在预期变化的影响,但市场更为关注的是,债市下跌之后的次生影响,即是否会引发资金赎回并形成螺旋式下跌。

国盛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从机构行为来看,大跌市场中直接卖出的主要是公募基金。

11月14日,公募基金减持国债现券58亿元,减持政金债264亿元,合计减持利率债330亿元,减持信用债60亿元,合计减持各类债券575亿元,是最主要的减持机构。而理财卖出规模相对有限,合计减持各类债券20亿元。该研报还提到,公募基金不仅在大跌当天大幅卖出,上周也是主要的卖出者,减持了552亿元现券。

结语:如何应对大跌下的理财产品建议

宏观大背景下,经济复苏预期下的流动性宽松已经接近顶点,降息、降准从历史来看已经接近极致,经济复苏的预期在不断加强,理财产品选择时给大家几个干货建议:

  1. 远离债券基金,尤其是规模大的债基,这次卖出最汹涌的就是债基,有多少抬轿子的故事大家参考大A讲故事的风格自行脑补。
  2. 关注十年期、五年期国债期货走势,低位介入安全,例如十债2303就是23年3月交割的国债,国债期货大幅下跌必然会引发市场避险情绪,11月14日一天国债期货跌了接近1%,可以想象其他债券的惨状。
  3. 优先配置短期或活期理财,超过一个月的理财产品可以基本忽略,很多以周、天为单位的理财本次下跌甚至保持正收益,核心还是在于没有配置太多长周期产品,为了防止大量赎回理财机构也会全力维护净值,相对而言封闭一个季度以上的理财劣势不言而喻
  4. 没有比较基准的理财不碰,也就意味着自己都对收益没有信心谁会去抬轿子?
  5. 没有定期持仓公告的不碰,一定要看理财底层的持仓情况,一般是现金、存款、债券、资管产品。
  6. 尽量选择已经上市的中小银行理财,店大欺客的道理大家都懂。我不说具体名字,大家自己去看,回头又被人喷。
  7. 规避有权益类占比高的理财,啥叫权益类就是股票基金,超过20%都是高的。

理财这块大家利益息息相关,提问也多,没法一一解答,大家参考这7点建议自行消化,具体问题欢迎留言。

银行理财

我会在 公众号:海涵财经 每天更新最新的医疗新基建、一体化压铸、 汽车智能化,激光雷达,HUD,车规芯片,空气悬挂、L3级智能驾驶、PET铜箔,纳电池,800V高压,光伏HJT、TOPCON、钙钛矿、光伏XBC、BIPV、IGBT芯片、碳化硅SIC、CTP/CTC/CTB电池、4680电池、工业母机、海风柔直高压、新能源车高压快充、高镍三元、碳纤维、PET铝箔、PET铜箔、空气源热泵、新材料、中药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乡村振兴、锂矿、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抗原检测等最新题材热点挖掘,未来属于高预期差的结构性市场,把握核心赛道以及个股的内在价值逻辑预期差才是根本所在。

— END —

先赞后看,养成习惯

免责声明:图片、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仅用做交流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