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工概念股
1. 2023 年:军工将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0 年,是军工产业基本面拐点之年。迎来国防政策与武器装备两大拐点(国防政策 由“强军目标稳步推进”转变为“全面备战”,大量武器装备由科研转入定型批产),军 工板块也由主题投资进入基本面投资阶段。2021~2022 年,是军工高景气度获得验证的 2 年。大量主战装备采用大单制采购,中 航沈飞、航发动力等主机厂获得大额预收款,锁定未来 3~5 年高景气度;产业链诸多环 节的企业业绩持续高增长获得兑现。
2023 年,我们认为军工产业将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具体体现为: 1、长期成长逻辑打开,注重长久期视角下的军工投资。1)政治周期拉长景气周期。世 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防安全是一切之根基,美苏冷战已表明大国博弈是一 场旷日持久的军备周期。2)军贸逻辑或将持续兑现。3)大飞机/商用航发、卫星互联 网等大产业陆续打开成长空间。2、新作战领域、模式等驱动新装备持续更迭。新装品由科研转批产是拉动企业收入增速 再上台阶的重要路径,重点关注渗透率在快速提升的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等方向。
3、军工企业经营效率提升,高质量发展,驱动业绩加速。1)新一轮产能释放驱动军工 业绩持续增长:当前装备订单规划总量大但产能投产不会一步到位,核心矛盾由需求转 向产能,2023 年是新一轮产能释放大年,是产业链收入提速的核心。2)经营效率提升: 2020~2022 年 3 年是军工产业扩产、培养并提高供应链效率的阶段,产业各环节通过高 质量发展也将迎来效率提升阶段,具体手段包括:均衡生产、“小核心大协作”、“股权激 励等治理改善”、“生产规模效应”等。总体上看,军工企业总体呈现阶梯式成长路径,新装备产品由科研转批产拉动收入上台 阶,同时批产阶段通过提升经营效率再次驱动盈利提速。
2. 长期成长逻辑打开,注重长久期视角下的军工投资
2.1 政治周期拉长景气周期
我国对全球政治局势最大的判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防安全是大国博 弈首要阵地。国防军工则是大国博弈的战略高地而且是首要阵地,也是经济民生等一切之根基。在这 个大变局背景下,军工产业开启短周期加速战备、长周期持续发展的成长模式。
1、短中期目标:2027 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对应“具备打赢一场常规战 争的能力”。全军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 用劲”,由此可见全面备战的迫切性,因此短中期内加速、加量武器装备发展是军队建设 的核心目标,方向以导弹、军机、舰船等主战装备大批量建设为主,具体体现在 2021H1 中报主机厂获得大额预收款。
2、长期目标:参考美苏长争霸周期,我国旨在本世纪中叶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且需提速。军工产业呈现长景气周期的必然性体现在:
1)中美武器装备实力差距很大,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任重道远。军费角度看,我国已深刻 认识到国防与经济实力不相匹配,根据 SIPRI,2021 年我国军费占美国的 36.64%,我 国军费占 GDP 比为 1.74%而美国为 3.48%;装备角度看,根据 globalfirepower2022,目前我国军机数量仅占美国的 24.80%,航母(美国 11、中国 3)等海军装备数量也和 美国有较大差距。
2)军工技术对抗是永恒主题,牵引出新的作战领域、作战模式和作战装备,进而要求军 费持续投入且武器装备持续迭代升级。我们认为军事战略之争从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 代表的传统战略威慑能力,向太空、网络、海洋、极地等新领域和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等新技术维度扩展。未来更适应当下及未来战争模式的武器装备将不断 发展,技术升级也会牵引新产品持续列装,比如新型歼击机、无人机、精确制导导弹、全电推舰船、激光武器、电磁武器等层出不穷。
3)参考美苏长争霸周期,大变局下军工产业将迎来持续发展。自从 1949 年苏联打破美 国在原子弹的垄断后,美苏两国就开始了长周期的核战略武器的军备竞赛,对应军费投 入也迎来长周期的增长,20 世纪 70 年代两国基本达到战略平衡,美国又在 1983 年抛 出“星球大战计划”,开启新一轮太空军备竞赛。
2.2 长期增量方向一,军贸逻辑或将持续兑现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各国加大军费投入巩固国防安全都是明确趋势。俄乌冲突爆 发后德、美、日、英、法等国均陆续宣布加大国防支出。
军贸是实现武器装备列装的重要路径,中国军工企业的军贸逻辑有望持续兑现。
1、全球军贸市场俄罗斯市场份额有望被中国替代。根据 SIPRI 数据,2017 年俄罗斯军 贸市场份额达到 19.56%,2021 年仅为 10.7%,预计主要是俄乌冲突等原因,未来或将 逐步淡出国际军贸舞台。中国近年来持续对外输出政治影响力,如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与沙特签署 34 项投资协议等。我们认为,军贸与外交、政治密不可分,全 球不少国家都是通过军贸以获得大国在军事、外交领域的支持,我们预计中国政治影响 力的强盛将非常直接的反馈到军贸市场。
2、部分主力型号装备开始指向出口,中国军贸向高端化、规模化发展。目前我国出口型 军机包括 J-10CE 三代战机、彩虹、翼龙无人机、以及未来的“鹘鹰”四代战机,其他先 进装备如航展展出的 PL-15E 空空导弹等,军贸装备整体向高端化发展。同时,我国军贸 装备也呈现出规模化、体系化特点,如 2022 年珠海航展展出的陆军整建制合成旅包含 侦察营、装甲营、防空营、无人机营等 11 个模块,并可针对某个国家的陆军作战需求,推出定制化的武器装备清单。
2.3 长期增量方向二,大飞机等民品万亿赛道加速开启
国防科技技术不仅是很多先进技术的源头,也是大国博弈的战略高地和提升国家科技创 新能力的重要方向。
1、国防军工是大国博弈的主战场:不仅是国防安全的战略高地,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 柱。
2、国防技术是很多先进技术的源泉,发展国防事业不仅是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 要方式,军转民更是将高端军工技术与工程师红利释放的重要途径。
国防军工概念股
2.4 注重长久期视角下的军工投资
我们认为军工产业的长期成长属性来自于:军工技术对抗是永恒主题,牵引武器装备不 断升级换代,刺激军费持续投入,新兴装备层出不穷。“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是军工产品的研制节奏,这会带动军工产业长期成长,相对应军工企业具备 阶梯式的成长模式。对于单个型号的武器装备来说,其发展路径包括“预研-科研-定型-小批产-大批产”。研 制阶段由于武器装备数量较少,因此对应相关企业仅有少量研发收入。从研制阶段刚刚 进入批产阶段时,由于此前武器装备数量较少,因此对应企业会迎来一波收入的高速增 长。一旦武器装备进入大批产阶段后,由于基数的提高,对应企业营收增速会逐步下降,但是由于经历长周期研发后的武器装备的应用周期也很长,因此装备数量到达高位时将 长期持续稳定列装。
对于军工企业来说,其长期成长可以从收入和业绩两个角度去分析。1)收入端:新产品拐点带来军工企业收入持续上台阶。根据单个型号武器装备的发展路 径,军工企业的长期成长来自将其产品不断渗透进持续迭代出来的武器装备中,随着新 型号不断迎来产品拐点,并在全面备战背景下获得大单采购,将支撑军工企业的收入规 模持续上台阶,这就需要军工企业长期持续的进行新型号相关产品的跟研投入,因此研 发投入和在新型号中的储备对于军工企业的长期成长来说尤为重要。此外研发能力强劲、布局型号广的的军工企业,同时可以向军贸、民品等领域拓展,最终可以获得长周期的 成长路径。2)业绩端:产能释放、经营效率提升等拉动军工企业业绩增长。首先,产能释放不仅能 满足公司需求增长,也可以在规模效应下带动企业的业绩高速增长,以中航重机、航宇 科技、派克新材等军工锻造企业为例,随着营收的不断增长,规模效应下公司盈利能力 也得到明显改善。其次,经营效率提升对于军工企业释放业绩也十分重要,典型提高经 营效率的方式包括小核心大协作、均衡生产、机制改善等,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费 用率等方式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带动企业业绩释放。
3. 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重视渗透率快速提升的方向,拉动收入增速上台阶
新作战领域、模式等驱动新装备持续更迭,新装备产品列装进而带动军工企业营收再上 台阶,渗透率将快速提升的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是重要布局方向。国防部关于新型 装备方向有所阐述,如“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壮大战略力量和新域新质作 战力量”,“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组建无人作战力量”等。
1、“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军机、航空发动机、导弹仍是装备重点发展方向,且处于加速建设趋势中。2022 年以导弹为代表的装备建设低于预期,核心原因是疫情影 响导致订单发放等,随着疫情影响减小而总体列装规划未变的背景下 2023 年订单有望 呈现加速趋势。
2、“战略力量”: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建设需求加快,对应到核武器、核潜艇、核动力航 母、战略轰炸机等装备加快建设。此外民用核电重启也有望给产业链配套公司带来新的 增长点。
3、“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新装备方向包括,电磁武器、激光武器、低轨卫星建设、电子 对抗、网络作战等。
4、“无人作战力量”:无人装备是大势所趋,包括无人机、无人潜器、无人车等。产品拐点方向的投资其本质是新的武器装备从科研走向批产,带动企业收入增速再上台 阶,驱动企业的盈利再上台阶,军工企业也将实现更高质量、更高维度的发展
3.1 新装备:新作战领域、模式等驱动新装备持续更迭
3.1.1 “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军机、导弹、航发产品持续放量并升级换代
军机、航空发动机、导弹仍是装备重点发展方向,且处于加速建设趋势中。2022 年以导 弹为代表的装备建设低于预期,核心原因是疫情影响,随着疫情影响减小而总列装规划 未变的背景下 2023 年订单有望呈现加速趋势。导弹全产业链应重视,尤其是高超化和 精确制导方向,2023Q1 订单有望加速落地;军机重点关注有新机型的沈飞方向;航发重 点关注中推、四代机、无人机用发动机等新型号的迭代,批产型号重视总装效率的提升。
1、导弹:“十四五”增长最快的细分装备品种,2023 年订单有望加速落地。2022 年导弹产业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订单释放不及预期,随着疫情放开且导弹总体需求 未变且迫切列装的背景下,预计 2023Q1 导弹订单将加速落地,2023 年导弹全产业链 理应重视。2022 年疫情等因素影响导致导弹产业链业绩增速不及预期。部分已获大额订 单企业随着扩产产能逐步释放,公司交付能力提升带动业绩增长,国博电子、雷电微力、菲利华、新雷能等企业营收和利润均有较大增幅;部分产业链中上游企业如鸿远电子、宏达电子、盟升电子等营收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增长不及预期。
空空导弹、舰载防空/反舰导弹仍将是重要潜在增长方向,远程火箭弹、高超音速导弹等 新弹种方向需要重视。随着 J-20、055 等在主战装备逐步列装,配套弹药储备同步发展,结合现代战争超视距作战的特点,空空导弹、舰载防空/反舰导弹仍将重要的潜在增长方 向;“海马斯”在俄乌战场大放光彩,今年 8 月我军台海演习使用到 PHL-191 远程火箭 弹等低成本精确制导弹种或将进一步打开列装空间;俄罗斯高超英速导弹“匕首”在俄 乌战场首次投入实战,具有划时代意义,以 DF-17 为代表的高超英速武器有望衍生发展 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的高超音速武器打击体系,高超武器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导弹引导头价值量高,制导技术多元发展,拥有核心技术和壁垒的企业将长期收益。有 源相控阵(AESA)是高端引导头,已经在系列导弹中得到应用,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卫星制导、惯性制导组合应用近乎成为标配;红外、电视制导同步发展,在反坦克导弹、短距空空弹等领域作用显著。广泛使用复合制导是精确制导弹药的发展潮流,占据高价 值量制导系统部件/传感器的供应企业将迎来持续发展。
2、航空发动机:2022 年主力型号三代机 WS10 批产提速状态带动产业链快速发展。2022H1 航发动力下属总装厂核心子公司黎明、西航本部营收分别同比增长 95.11%、22.9%,2022Q1-Q3 航发产业链中上游华秦科技、中航重机、派克新材、图南股份、航 发控制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48.1%、50.5%、64.5%、40.7%、36.4%,表明三代机 WS10 交付量大幅增长进而带动整条航发产业链实现高增长。目前三代机主力型号批产的产能瓶颈主要在总装环节的效率,总装产线增加的同时总装 效率也有望得到提升,如两装两试切换到一装一试,我们预计航发动力这一航发总装单 位随着产能释放迎来收入提速,随着效率提升迎来盈利提速,进而带动航发全产业链实 现高增长。
国防军工概念股
3、军机:“十四五”三代、三代半、四代机均放量列装,军机产业链景气度有望延续。2022 年仍是先进军机交付大年,2022Q1-Q3 军机产业链上游如西部超导呈现出高增长 态势,中游三角防务公告签署 5.26 亿元航空锻件锻件且拟定增募资 20.46 亿元扩产,下 游中航西飞 2022H1 合同负债 264.43 亿元(同比增长 496.99%),说明军机全产业链都 处于需求旺盛、加速扩产的状态中,行业高景气度有望持续。下一代舰载机有望于 2023 年进入加速生产阶段,带动产业链发展提速。2022 年 6 月 17 日航母“福建舰”官宣下水,预计与之匹配的下一代舰载机将迎来加速发展。2022 年 10 月 29 日中航沈飞公告“新机研制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已完成建设并达到预定可使用 状态,我们预计这是公司四代机“鹘鹰”将要迎来加速发展的重要信号,新机型的批产 驱动产业链收入增速提速。
3.1.2 “战略力量”: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建设需求加快
战略力量方面,我们认为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建设需求有望加快。“三位一体”是目前 核大国的核力量结构,由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和弹道导弹核潜艇组成。从数量方 面看,我国核武器及核动力平台数量与美俄差距甚远,根据 SIPRI2022 数据显示,截止 至 2022 年 1 月全球共拥有 12705 枚核武器,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位居前三,俄罗 斯 5977 枚、美国 5428 枚,中国仅有 350 枚。核动力平台上,核潜艇美国 69 艘,中国 15 艘;核动力航母,美国 11 艘,而中国暂无核动力航母。从质量方面看,我国战略轰 炸机及核潜艇与美俄存在差距,促使我国不断加强新机型及船型研制,例如战略轰炸机,我国已拥有轰-6K 战略轰炸机,但其航程和载弹量都不及美俄主力机型。
3.1.3 “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电磁武器、激光武器、低轨卫星、电子对抗迎来快速发展
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是大国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和制胜未来的关键力量,作战领域拓展至深 海、太空、电磁等。目前全球战争形态加速向智能化演变,大量先进科技在军事领域广 泛应用,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已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和制胜未来的关键力量。发展 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已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的优先选项。与传统力量相比,新域新质作战力 量的作用空间拓展向了深海、太空、电磁等领域。其具体的作战领域及武器装备将包括: 电磁武器、激光武器、微波能武器、低轨卫星、网络作战、电子对抗等。
1、电磁武器:颠覆性武器装备,行业红利期将至。电磁发射技术是继机械发射、化学发 射后的新型发射技术,可将电磁能转化为发射载荷所需瞬时动能,可突破传统发射方式 的能量和速度极限,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发布的《电 磁发射技术》报告,电磁发射是一种全新概念的发射方式,电磁发射技术在军事和民用 领域都有着巨大的潜在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电磁武器行业红利期将至,产业链中核心环节值得重视。电磁发射系统由脉冲储能系统、脉冲变流系统、脉冲直线电机和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关键技术方向集中在脉冲直线电 机技术、发射体技术、脉冲电源技术、网络控制技术、电磁发射总体技术等方向。
2、激光武器:“发现即杀伤”定向武器,有望成为反无人机利器。近年来,随着无人机 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因此反无人机防御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激光 武器是利用定向发射的高能激光束毁伤敌方目标的一种定向能武器,具有快速、精准、作战成本低、作战隐蔽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其能以3 × 105km/s 的光速传输,具有真 正意义上的“发现即杀伤”能力。因此,激光武器作为反无人机装备,目前已受到各国 重视。
俄乌冲突下,激光武器已投入战场,目标直指无人机。俄罗斯卫星网 5 月 18 日称,俄 罗斯副总理鲍里索夫表示,俄军在乌特别行动中动用了新一代“寻衅者”军用激光系统。俄罗斯现有的“佩雷斯维特”(Peresvet)激光系统能够”致盲”敌人的设备,功率更强的 新一代激光系统则能基于热破环原理“烧毁”敌人的设备。将这种激光系统投入使用能 够减少俄军现役“铠甲”“道尔”防空系统的导弹消耗,能够摧毁小型目标,例如无人机 等。激光武器做为反无人机装备的地位越发明确。
国防军工概念股
3、微波能武器:电子装备杀手锏,产业化应用逐步启动。高功率微波武器(HPM),使 用高功率电磁波对各种武器装备的电子系统、通信枢纽、作战网络等重要节点和部位进 行破坏性损毁的新概念武器技术。HPM 通常工作在 300MHz~300Ghz 的频率范围,峰值 功率在 100MW 甚至是 GW 以上,通过高增益定向天线将能量控制在很窄的波束内,形 成具有高功率、高能量、指向强的微波能量束,对目标进行照射,干扰目标电子装备工 作或者使其直接损毁。
现代武器装备大量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如飞机的电传操纵系统、导弹的引导头系统、装 备的电子控制系统,装备对电子系统要求越来越高,使其面对微波能武器变得更加脆弱,微波能武器能使敌方的电磁信息系统进行大范围杀伤,其作用比肩甚至超越依靠化学能 爆炸的真实弹药。俄罗斯和美国是微波能武器强国,2017 年叙利亚战争俄罗斯使用 Krasukha 系统截获 27 枚战斧巡航导弹;2018 年使用 Krasukha-4 迫使一辆 AH-64D 直 升机紧急降落;微波能武器已经逐渐走进实战,在电子对抗、无人机反制、主动拒止(ADS)领域有着广阔应用空间。
4、卫星互联网加速发展,万亿市场启动提速。卫星互联网是继有限互联、无线互联之后 的第三代互联网基础设施革命,依托的是低轨卫星星座项目,直接影响国家战略安全。具体体现在:1)国防领域,在军事通信、导弹预警等领域举重若轻;2)民用领域,实 现全球无死角覆盖,不受地形和地域限制,旨在完成传统地面通信难以实现的广域无缝 覆盖和用户渗透。卫星产业是万亿赛道大产业,2021 年全球卫星产业产值达 2794 美元,低轨卫星爆发 将进一步拉动产业增长。SIA数据显示,2021全球卫星产业总产值2794亿美元(+3.2%,其中卫星制造产业产值 137 亿美金(同比+12.23%),占全球卫星产业产值的 4.9%,未 来卫星互联网建设有望迎来加速发展。根据目前国际主流星座的规划,超过 6.2 万颗通 信卫星将被发射,是现有数量的17.1倍(UCS,截至2022.5月,全球在轨通信卫星3613),仅考虑卫星制造端,以 Starlink 目前卫星成本单颗约 100 万美金(其他星座单星成本普 遍高出数倍)测算,对应卫星制造产业规模至少 620 亿美金。
全球卫星互联网建设进入井喷期,Starlink 俄乌战争发挥重要作用,卫星互联网军事用 途日益凸显。太空轨道与通信频谱是有限的资源,全球遵循的是“先登先占、先占永得” 的规则,根据测算,近地轨道卫星总容量约为 6 万颗,仅 SpaceX 的 Starlink 申请 4.2 万 颗占据 70%(在轨 3564 颗,截止 2022.10.28 日数据),空间资源极为紧缺。2022 年俄乌特别军事行动中,乌克兰军方获得各国援助的 Starlink 终端近 25000 个,在 俄罗斯对乌克兰通信系统进行打击后快速回复了通信能力,总部和作战部队的信息共享 得到保障,星链对俄乌战争局势的影响深远。2022 年 12 月 03 日,SpaceX 正式上线 “星盾”服务,直接承接美国军方需求,将使用星链卫星平台技术,换装不同军用载荷 展开对地遥感等不同军用服务,Starlink 卫星数量众多,重返时间极短,对美军战场息侦 查能力产生革命性影响。
我国高度重视卫星互联网建设,中国星网路线渐清晰,进入加速建设阶段。早在2018年,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分别推出虹云、鸿雁星座计划开启了“中国星链”的探索;2020 年 4 月随着卫星互联网首次纳入“新基建”范畴,卫星互联网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年后的 2021 年 4 月,国资委发文宣布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在国资委企 业名录排序 26,位于中国电信(23 号)、中国联通(24 号)、中国移动(25 号)之后,有望定位为第四大通信运营商,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建设进入由星网公司统筹发展的新 阶段;2022 年 10 月星网公司通信卫星 01/02 招标结果公示,中国卫星互联开启加速建 设新征程。
3.1.4 “无人作战力量”:深刻改变战争面貌,未来作战装备首选
无人作战正在深刻改变战争面貌,无人装备是未来作战装备首选之一。无人装备具备无人员伤亡、成本低廉、战斗力生成快、高隐蔽性等优势,打破了传统装备在有人使用的 生理局限如速度、高度、续航等,使得战争逐渐演变为 24 小时无间隙、零伤亡的装备较 量,大量的无人装备已在现代战争中得到应用并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当前战争形 态正加速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变,无人装备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1、无人机:应用场景持续拓宽,渗透率加速提升。无人机在历次局部战争成功执行定点 清除、近距空中支援、火炮校射、直接打击等多种多战任务,已逐步从辅助装备走向主 战装备。现代战争中防空武器的性能越发先进,导致无人机被击落的风险很大,俄乌冲 突中自杀式无人机蜂群式作战模式使得其消耗属性愈发突出。我们认为,无人机我国将 对海外战场无人机的应用进行反馈,国内军用无人机将迎来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
2、无人潜航器:具备高隐蔽性、多功能、多用途优点,深切改变未来海洋作战模式。无人潜航器 UUV 是用于深海探测、救生、侦察、排雷等高危险水下任务的智能化系统,水下航行的特点导致短波无线电、水声探测等设备无法轻易发现,美海军 21 世纪以来先 后发布三版《无人潜航器主计划》,旨在将 UUV 打造成为建制装备。2019 年俄罗斯海 军计划部署 30 多艘波塞冬核动力 UUV 执行作战任务,每艘潜艇最多将搭载 8 艘 UUV,该 UUV 可携带 2 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或常规战斗部,能够打击基础设施、航母编队和其 他海上军事目标。
3、无人车:地面战场新势力,多路径、模块化、体系化发展。21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无 人化装备高速发展,部分无人战车开始列装部队。美军于 2002 年推出“未来作战系统计 划”,无人车领域包含武装侦察型无人车、多用途通用/后勤装备平台、小型无人地面车辆三种,美国陆军“下一代战车”计划中包含“机器人战车”计划,其目标是到 2026 年 装备第一支机器人战车部队。目前,美俄无人车装备数量过万,我国无人战车装备数量 远低于美俄,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4、无人装备中以无人机发展最为成熟,其成长路径包括国内列装+军贸+民用三个方向。1)国内列装:如中国空军在珠海航展发布会所述“对于无人机的运用与发展,中国空军 高度关注,这也是将来空军装备发展的主要方向”。2022 年珠海航展大量的无人机已经 公开对外展示,我们预计目前部分军兵种已经开始进行无人机的招投标采购,预计未来 其他军兵种也将进行招标采购,国内军用无人机市场渗透率将迎来快速提升阶段。2)国际军贸:我国彩虹、翼龙系列无人机均已实现批量出口且具备高市占率,存量市场 因其消耗属性或陆续迎来换装期,增量市场源自中国政治影响力对于军贸市场的拉动。3)民用领域:除军工外,无人机在工业和消费市场存在大量需求,我国民用无人机领域 也涌现出如大疆、亿航、顺丰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根据 Frost&Sullivan 预计,2020- 2024 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将由 599 亿元增长至 2000 亿元以上,期间复合增长率达到 36.43%。
3.2 新技术:关注如 3D 打印技术在军品上的应用
随着新装备的持续更迭换代,相对应也给众多新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新装备对 于高强度、耐高温、轻量化等方面具备更高的要求,与传统的生产制造方式相比,新的 生产制造方式具备明显优势。目前在装备零部件生产及维修再制造领域,3D 打印、冷喷 涂等增材制造技术初露锋芒,未来随着新技术的逐步产业化,相关细分产业及公司将得 到快速发展。
1、3D 打印:国内核心企业已经开始逐步产业化。3D 打印金属零部件具备轻量化、可 实现复杂内腔结构等优点,因此适合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机匣、叶片等零部件。对于机匣、燃烧室喷嘴、叶片等零部件,由于其内部结构复杂、生产周期长、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难 度大,再加上下游航发对零部件质量及稳定性要求极高,因此 3D 打印是非常适合生产 航发零部件的制造方法。目前国内 3D 打印龙头铂力特已经将 3D 打印应用至航空发动机 的机匣、喷嘴和叶片,其中喷嘴已经实现批量化供货。
2、冷喷涂增材制造:一种基于高速粒子固态沉积的涂层制备方法,其对基体不形成热影 响,避免了焊接高温等方式对基体材料的热损伤,可实现航空器结构件功能性、可靠性 的全面提升。目前在美国、欧洲广泛用于直升机、战斗机、轰炸机、潜艇等装备修复再 制造领域。国内冷喷涂增材制造核心企业超卓航科已经将该技术广泛用于军机、雷达天 线底座、机头框、导弹发射筒的修复再制造领域,并向军用、民用靶材等多个领域拓展。
3.3 新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高温合金、钛合金、隐身材料等持续应用
新装备的持续更迭和新技术的持续应用,对应先进复合材料、高温合金、钛合金、隐身 材料等新材料也将迎来快速发展。
1、先进复合材料:凭借轻量化、耐高温、高强度等特点在多种武器装备中使用比率不断 提升。航空发动机方面,使用创新复合材料是提升发动机推重比的关键手段之一,目前 复合材料已经开始逐渐应用于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结构中,如 LEAP-X、GE90 发动机风扇 叶片均使用树脂基复合材料,F414、EJ200 发动机燃烧室均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等。以 CMC 为例,根据《航空发动机结构分析》,在 2000 年左右 CMC 材料仅占发动机总重量 的 0.8%,而这一比例在 2015 年被提高至 7.1%。军机方面,碳纤维复材凭借其轻量化 (可使飞机减重 20%~40%)、高强度(可用于结构承力部件)等优势,在飞机机体上如 蒙皮、承力结构、起落架、方向舵等部位广泛应用。导弹方面,石英纤维作拥有极好的 电绝缘性、耐高温、耐腐蚀、耐烧蚀、透波性、低膨胀系数等物理性能,已经成为导弹 整流罩、雷达罩、电子吊舱等高强度透波结构件的核心材料。
2、高温合金:先进航空发动机的基石材料,单晶铸造、粉末高温合金等新工艺快速发 展。目前先进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用量达到 40%~60%,未来要想持续提升发动机的推 重比,发展高质量性能的高温合金材料、提高高温合金成品的工艺水平(比如叶片精密 铸造工艺从等轴晶、定向晶向单晶工艺发展,变形高温合金锻造涡轮盘向粉末涡轮盘发 展),是高温合金产业发展必然趋势。
3、钛合金:拥有密度低、耐腐蚀、抗疲劳性及较高比强度,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的 冷端部件以及飞机机体等。航空发动机方面,根据《航空用钛合金研究进展》,美国第 3 代发动机 F-100 的钛合金用量 25%,第 4 代发动机 F-119 钛合金用量已达 40%。据曹 春晓院士《钛合金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我国第二代航空发动机钛合金用量约 13%- 15%,第 3 代航空发动机(太行发动机)中钛合金用量达到 25%。飞机方面,当前欧美 各种先进战斗机和轰炸机中钛合金用量已稳定在 20%以上,曹春晓院士在“一代材料、一代飞机”论坛中提到我国军机钛用量已由二代机J-8的2%提升至四代机J-20的20%。
4、隐身材料:未来先进航空装备对隐身能力提出高要求,促使军工隐身材料产业不断发 展。航空发动机后腔体及其内部件和边缘等产生的雷达散射信号、后腔体及其热端部件 和尾喷流等产生的红外辐射信号占整个飞机尾部方向特征信号 95%以上,因发动机对飞 机实现全方位的隐身至关重要,美国四代发动机 F119 和 F135,其采用了大量的隐身材 料如红外隐身涂层、雷达吸波涂层等。目前国内仅有少数企业能进行高性能、实战化隐 身材料的研制生产,其中华秦科技是国内极少数能够全面覆盖常温、中温和高温隐身材 料的企业,产品在多军种、多型号装备实现装机应用。
国防军工概念股
4. 盈利提速:2023 年军工企业进入新产能释放、经营效率 提升阶段
4.1 新产能:2023 年是军工产能释放大年
军工行业需求的确定性非常强,目前订单饱满。继 2021H1 中航沈飞、洪都航空、航发 动力合同负债大幅增长后,2022 年中航西飞合同负债也实现大幅增长,同时产业链中上 游相关公司如航发控制、钢研高纳等合同负债也呈现增长趋势,这些大额预收款表明锁 定未来 3~5 年大单,并且仍有可能追加订单,因此当下无须担心军工行业的需求而应聚 焦供给端变化。
2022 年多数军工企业的产能进入瓶颈期导致收入规模环比增长放缓。多数军工企业从 2020Q2 开始实现营收规模的环比增长,但是 2021Q4 至 2022Q3 基本实现季度营收环 比增长放缓(部分企业可能有季度差异、受疫情影响等情况)。我们认为 2020Q2~2021Q4 季度收入环比增长是把军工产业的原有产能提升至 100%,但是由于新产能尚未释放,因此 2022 年军工企业季度收入规模整体保持环比持平
国防军工概念股
我会在 公众号:海涵财经 每天更新最新的医疗新基建、一体化压铸、 汽车智能化,激光雷达,HUD,车规芯片,空气悬挂、L3级智能驾驶、PET铜箔,纳电池,800V高压,光伏HJT、TOPCON、钙钛矿、光伏XBC、BIPV、IGBT芯片、碳化硅SIC、CTP/CTC/CTB电池、4680电池、工业母机、海风柔直高压、新能源车高压快充、高镍三元、碳纤维、PET铝箔、PET铜箔、空气源热泵、新材料、中药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乡村振兴、锂矿、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抗原检测等最新题材热点挖掘,未来属于高预期差的结构性市场,把握核心赛道以及个股的内在价值逻辑预期差才是根本所在。
— END —
先赞后看,养成习惯
免责声明:图片、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仅用做交流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公众号文章时间线被打乱,3天左右不点厂告、在看,系统会默认为你对我的观点不敢兴趣,将可能收不到或延迟收 文章通知。
常点在看、厂告,及时接收文章,以免错过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