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收藏 · 2023年1月8日 0

债市的恶性循环,R2银行理财的风险分析 债市概念股

债市概念股

债市正在发生的恶性循环

最近有两个关于城投债的消息:

一个是遵义道桥的银行贷款重组问题。这次债务重组涉及债务规模155.94亿元,以债权保全为前提,经各方友好平等协商,近期完成签署相关补充协议。按照重组协议,重组后银行贷款期限调整为20年,利率调整为3.00%/年至4.50%/年,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展期20年,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利率调整到3%到4.5%。

另外一个是:昆明轨交地铁结息周期由季付调整为年付

贷款结息周期将从季付调整为年付,这对于债券市场又是一大利空,截止2022年6月昆明地铁公司的债务高达1051.30亿元,这么多的债务,以昆明市的财力,十年八年恐怕都还不清,何况利息还在不停地增加。

2021年我国城投平台的有息债务余额高达56万亿元。刚过去的2022年,城投债的总规模可能已经达到了65万亿元,中国人人均欠5万。

如今房地产灰头土脸,政府财政吃紧,城投只能裸奔。手头只有两种资产,卖不出去的土地,和一堆亏钱的基础设施。两手一摊,问银行要不要?银行要是横下心来收了,也避免不了坏账,只好认栽。

说回对理财的影响

专注炒股的朋友们可能不知道最近固收/理财市场发生了什么,之前看到大量R2理财产品的净值大跌没想到只是开始,现在债市已经开始陷入短期流动性风险的恶性循环中了。且这波债市大跌有点不同往常的是,现在的资金面没有任何问题,银行间市场资金非常充沛,隔夜回购利率在1%附近。毫无疑问,这一波流动性问题主要是理财市场的正反馈赎回引发的。

要理解最近债市/理财的挤兑,首先要明白之前发生了什么。在房地产、地方债、居民杠杆等压力下,中国长期利率下行的预期是市场人尽皆知的事,大家都知道央行不会跟随海外加息步伐,甚至不得不以我为主走自己的路,20年来央行在用各种方式下调市场利率(非对称降息),短期而言,疫情带来的经济和地方财政压力,进一步推升了债券市场的牛市,20年后债市走了一波大牛市。但是牛市走到今年10月,开始走不动了,首先是信用债和利率债之间的信用利差非常小(例如AA级城投债信用利差已经到近十年最低水平),其次是中美利差过于巨大(10月底恰逢美债高位)带来人民币汇率压力,最后是放开带动未来通胀预期上行,这导致了国债出现了一波快速调整,由此带动整体债市调整,理财产品开始出现回调。

一开始还只是少部分产品跌破净值,只是伴随着下跌,居民开始不断赎回理财,当时有不少段子说赚了大半年的钱几天亏完了。为什么居民会大比例赎回?简单就一句话,风险认知不匹配,我们都知道,资管新规的过渡期是在21年底结束,今年开始所有理财产品开始净值化,而大多数老百姓对于理财的认知还停留在以前的本息刚兑时期,所以即便R2产品合同是明确风险的,但买卖双方又有多少是真的认知到这个风险呢?卖方把一个风险并不低的产品拼命的卖给第一个低风险偏好的人,在债市牛市的时候大家皆大欢喜,一旦出现回调,就必然会引发踩踏。

说到底还是路径依赖的问题,基金经理还是以前那套操盘思路,而卖方还是以前那一套销售模式。操作方面,以前都是成本法估值,产品净值基本不会回撤,不论过程中怎么波动,只要债券不违约,到期了总会取得预期的收益。由此大家的持仓都会相对稳定。而现在净值法估值,债市出现波动的时候,老百姓看到了亏钱,自然会选择赎回,由此基金经理在操作上开始变形,都在追涨杀跌,由此导致市场波动大幅上升,下跌时出现下跌-赎回-加速下跌-加速赎回的正反馈恶性循环。

我看到有些基金经理已经在哭天喊地了,真的是以前的好日子过惯了,就中国债市现在这点波动,放眼全球根本不算什么(11月以来的下跌,国债在15个交易日不过调整15个BP,而看看成熟市场,欧美的国债,别说波动15BP,就是30个BP也有,还是单日,几个月时间可以涨100-300BP)。随着净值法的继续推行,我相信未来国内债券理财市场会成为高波动性市场,以前那套操盘思路要越早扔掉越好。

至于销售方面,也同样是没有改变以前的习惯,还是以前卖理财的那套话术,以前消费者是看不到亏钱,到期拿钱就没问题,而现在消费者看得到亏钱,一旦看到亏钱,他们回想销售经理卖产品时说的什么没风险啊,和以前一样稳稳赚钱啊,这时候心里落差就会很大,会加大赎回的决心。如果一开始不是那么激进的销售方式,而是明确告知风险和以前理财的区别,就不会有现在那么大的抛压。

再回到债券市场,目前的情况是,根据部分机构的草根调研,主流的银行理财有10%左右的赎回,有的更差。而卖出产品的客户,大都头也不回的去买了定存,甚至有部分高净值的去买海外理财(看看1年期美元债4.7%的利率,而且恰逢人民币升值,未来出口较差的预期下,还可以赌一手升值空间有限,明年大概率还会走贬)。当然,信用债的恶性循环迟早会停下来,信用利差拉开后,中立利差拉近后,总会在某个点停下来。

只是没人知道这个循环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大家现在都很恐慌想要先活下来再说(度过流动性危机),至于央行恐怕这次没什么可做的,毕竟这不是银行间的流动性问题,而是消费者跑了,就好像房地产的问题一模一样,你可以给地产公司续命,你可以降低首付利率,但你不能从居民口袋里去掏钱,让高杠杆的他买一个注定要下跌的房子。

债市概念股

结语

财政部近期公布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的答复函,这个函就是《关于进一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提案》。

地方债主要包括法定政府债务及隐性债务。其中,法定政府债务是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而隐性债务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

典型的比如地方上的国企、城投和融资平台等等。

财政部举措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是: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依法实现债务人、债权人合理分担风险。坚持分类审慎处置,纠正政府投资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中的不规范行为。

还有一条,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信息披露,严禁与地方政府信用挂钩。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妥善处理债务和资产。防止地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平台化”。

最后,我想说一点,债市还有一个巨大的地雷没有拆,那就是城投刚兑的信仰。城投债的刚兑已经维持太长时间,现在很多地方的资产负债表并不比那些处在风暴中心的民企房地产公司强多少,虽然我们知道央行一定会兜底,但就如同现在的房地产公司一样,央行不会在一开始就兜底,也不会兜所有公司的底,一定会有一波整体性的下跌,一定会有部分地方城投债出现违约,到时候或许才是这一波正反馈恶性循环的高潮。

房地产不仅关乎民生,更关乎地方财政收入,如果地方政府没钱,谈何经济复苏?在生存问题面前,其他问题只是小得不能再小的问题了。今年大力施救房地产,这是必然的,因为土地流拍就意味着城市失去了主要资金来源,意味着基础设施处于维持状态,无新建项目,巨大的农民工就业,和本地产业将弱化,地方政府投资能力和意愿或将弱化,经济发展承压。

债市概念股


我会在 公众号:海涵财经 每天更新最新的医疗新基建、一体化压铸、 汽车智能化,激光雷达,HUD,车规芯片,空气悬挂、L3级智能驾驶、PET铜箔,纳电池,800V高压,光伏HJT、TOPCON、钙钛矿、光伏XBC、BIPV、IGBT芯片、碳化硅SIC、CTP/CTC/CTB电池、4680电池、工业母机、海风柔直高压、新能源车高压快充、高镍三元、碳纤维、PET铝箔、PET铜箔、空气源热泵、新材料、中药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乡村振兴、锂矿、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抗原检测等最新题材热点挖掘,未来属于高预期差的结构性市场,把握核心赛道以及个股的内在价值逻辑预期差才是根本所在。

— END —

先赞后看,养成习惯

免责声明:图片、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仅用做交流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