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概念股
今天市场再次冲击3310,并且权重蓝筹题材概念轮番表现,新能源赛道却逆势大跌,尤其是光伏板块,同样储能板块大部分个股也在回调,于是,我们的问题来了,储能这么弱,是不是行业没有那么好?估值太高了?是不是企业有啥隐形的利空?是不是业绩会暴雷?
说一些结论性的观点:
美国储能是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而且盈利能力高于国内;
明年国内大储增速很可能超预期而且大于欧洲户储;根据天风提供的预测数据,大储和户储明年增速都会翻倍,且大储的增速更快。周末一个储能专家会议也提到,大储从今年下半年的招标来看,明年的增速可能不止100%翻倍,很有可能大超预期。(国内风光装机明年预期都不错,美国刚刚松了口子,光伏也可能超预期,锂价明年往下走,这些都利于大储)
大储的量级是户储没法比,属于薄利多销。科华最近接了1万套户储,总量200M,而国内一个大储项目总量就达到200M,
国内马上会有大储的政策出台,昨天东吴电话会议专家也证实了这点,所以大储的盈利空间有望打开。而且提到目前国内大储的议价权最强的环节是温控,验证了天风的说法
股市都是这样,涨起来了,什么逻辑都是对的,比如那些一年净利润几千万,市值好几百亿的公司,涨起来了,就是趋势,就是方向!股价迟迟不涨,鬼故事就来了,怀疑就来了!当然,股价不涨,持股的确难受!跟朋友闲聊的一句话,跟大家共勉:
好的企业往往值得耐心等待!那储能板块是会有好的企业吗?
中金预测:我们测算在保守/中性/乐观情景下,国内2023年大型储能装机量分别可达30.1/35.4/40.8 GWh,同比增速分别为97%/132%/167%!
储能行业月度跟踪(1月):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国内共发布117个电力储能项目(含规划、建设和运行),规模共计37.6GW。1月储能项目中标总规模为0.686GW,同比去年的0.3gGW增长幅度也是在100%以上!
2022全年国内共有151个储能系统采购招标项目,合计招标总容量22.7GWh。2023年初至今国内储能系统项目招标容量3.14GWh(截止到2月24日)
美国储能:2023年计划并网的公用事业规模光伏、储能项目分别为29.4、9.5GW,同比增长192.63%、131.23%
聊一聊大储
储能中的大储是公认的高增速行业。2022年,全球及国内大储的出货量在2021年的基础上预计实现了翻倍,预计到2025年都会保持高增长态势,到2025年,全球大储新增总量超过250GWh,年均增长率预计在80%以上。
正因为行业增速高,所以前两年预期打太满,涉及的核心公司股价都在东北方向,我一直是私下研究。今年,大储行业的基本边际变化有点大,早晚都会启动行情,就借此机会初略讲一讲大储的行业方向,不展开分析。
2023年,大储的收入端和成本端都有边际改变。
1.收入端
收入端决定了大储的经济性,前两年(包括现在)国内大储都不具备经济性,所以靠国家强制配储能来实现装机。而国外市场因为电力市场化程度高+政策引导,大储的经济性已经跑通;
但是今年我慢慢能够感受到:代表大储未来的独立储能的收益模式框架已经搭好,跑通经济性已经是临门一脚的状态:
根据国泰君安测算,容量100MW/200MWh的独立储能电站,其年度收益达到6000万元时,IRR可达7%。由此可见,几个主要省份独立储能电站在理论上已经可实现经济性:
虽然目前独立储能电站的模式还需要政策拉动,我认为国内大储在2023年之后大概率会逐步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
2.成本端:
主要是来自光+储各自部分的成本下降,2023年光伏组件和锂电池的成本的降价之路将继续:
其次,美国的ITC新政的补贴预期:2022年8月,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发布ITC新政,在储能方面的主要政策为延长ITC十年和提升基础抵免比例。核心区别1:过去储能只能跟着光伏配套享受,新政中独立大储或户储均可享受;核心区别2:过去最高抵税比例为26%,无额外补偿条款,新政中最高比例提高到70%。
大储发展的收入端和成本端条件在2023年都有明显的边际变化,决定了大储行业从2023年开始在有意义的绝对值数值上体现高增速。
本人看好的大储细分:
1.价值量角度看:看好电池和储能逆变器供应商
1)电池和储能逆变器是价值量最大的两个环节,分别占比60%和20%。2)另外EMS和BMS主要也是由电池企业或者逆变器企业提供(海外则出于安全考虑,主要由业主自己提供或指定海外供应商)。
2.从竞争壁垒角度看:好看从核心部件(电芯或储能PCS)出发做集成业务的厂商
1)集成商虽然仅是对各组成部分的组装和集成,挣辛苦钱,毛利率不如单独提供核心部件,但因为整个储能系统的功能全部以最终产品储能箱/柜及其集群方式实现,业主以储能系统作为安全性考核和一致性考核的载体,尤其是海外市场,认证要求严格,违约罚金重;
2)单独做集成业务难以对核心部件有足够的konw-how,且毛利更低,因此在系统集成商中应挑选从核心部件(电芯或储能PCS)出发做集成业务的厂商。
以上两点带来从核心部件(电芯或储能PCS)出发做集成业务的厂商高壁垒的特点。
3.从行业α来看:推荐液冷温控系统提供商
储能系统的电池数量比动力电池更多,电池容量和功率也更大,容易造成产热不均匀、温度分布不均匀、电池间温差较大等问题,而储能温控是防止储能系统容量衰减、寿命减短、热失控的关键。
目前,温控系统主要形成了以液冷和风冷为主的技术路线,但是演变方向较为明确,随着系统的发展低功耗、高集成度、高换热效率的液冷逐渐占据主要热管理市场。
因此,液冷系统在享受大储行业增速的同时能享受渗透率提升带来的额外增速。预计储能温控市场的复合增速为83%,高于储能的77%,在储能细分赛道中具有α。
储能概念股
我会在 公众号:海涵财经 每天更新最新的医疗新基建、一体化压铸、 汽车智能化,激光雷达,HUD,车规芯片,空气悬挂、L3级智能驾驶、PET铜箔,纳电池,800V高压,光伏HJT、TOPCON、钙钛矿、光伏XBC、BIPV、IGBT芯片、碳化硅SIC、CTP/CTC/CTB电池、4680电池、工业母机、海风柔直高压、新能源车高压快充、高镍三元、碳纤维、PET铝箔、PET铜箔、空气源热泵、新材料、中药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乡村振兴、锂矿、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抗原检测等最新题材热点挖掘,未来属于高预期差的结构性市场,把握核心赛道以及个股的内在价值逻辑预期差才是根本所在。
— END —
先赞后看,养成习惯
免责声明:图片、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仅用做交流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