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催化:
1)1月22日,宇树科技公布了第一个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方案G1-Comp。宇树科技表示,该方案主要是“为赛事打造足球明星”。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在社交平台表示,与特斯拉的技术方向差别巨大,宇树方案更适合量产更有潜力。
2)1月22日,云深处公布机器狗最新视频,包括雪中腾跃、翻跟头、放烟花等镜头。
3)1月21日,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上海正式启用,首期能容纳超过100台人形机器人同时训练。
4)1月19日,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优化长安、赛力斯等生态,健全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培育先进封装、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领域。此前,据调研纪要显示,赛力斯机器狗或于6月30日前量产。据悉,在机器人方面,赛力斯将负责硬件制造,华为则专注于软件部分,形成类似于智选车的模式,赛力斯旗下的凤凰智创参与其中。
5)1月19日,英伟达在北京举办答谢迎春会,英伟达创始人CEO黄仁勋出席,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在个人社交平台晒与黄仁勋合影。
6)1月19日,据科创板日报,乐聚机器人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交付北汽越野车,主要运用在空箱搬运及物流分拣两个场景。
人形机器人为什么开始涨设备?
– 丝杠加工设备是机器人零部件瓶颈点。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采用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螺母很长但口径较小,其内螺纹加工难度较大。目前常规的加工方式,是用磨床加工,但是加工时间较长,一条线通常40-60分钟加工一根,甚至更长时间,按一天25根,一年300天,一年加工7500根。一台人形机器人采用14/16根丝杠,假设26年特斯拉达到5万台机器人的产量,则需要70万根丝杠,对应约100条产线。100万台机器人对应2000条产线,对应投资额很大,且海外设备供给是瓶颈。
– 海外设备供给有瓶颈且价格高。海外磨床设备产量有限,且扩产速度慢,价格贵,且中国企业买海外高端磨床有一定障碍。当前特斯拉已经给了25~27年机器人产量预期,且Tier1反馈已开始逐步出货,后续丝杠需求加大,对丝杠设备需求会有拉动,丝杠加工设备国产化、加工工艺改进,势在必行。
丝杠最近讨论的比较多:
1、人形的两种技术路径
1)特斯拉的丝杠方案
– 优点:省电、耐用、是实现控制精度和力度的唯一方式。
– 缺点:成本高,研发周期长,且需要重新建立丝杠产业链。
2)宇树的纯电机方案:
– 优点:量产快、成本低、易于实现和开发
– 缺点:电机易过热烧,不能长期工作,无法从事精细和重负载活动
2、再论机器人丝杠行星滚柱丝杠是个多大的业务
以特斯拉为例:身体关节16根,大规模量产后均价1000元,ASP16000元;毛利率30%,净利率12%,净利润1920元;灵巧手微型滚柱丝杠暂按20根,大规模量产后均价300元,ASP6000元,毛利率35%,净利率15%,净利润900元。则单机总ASP20000元,总利润2800元。如年产100万台,对应规模260亿,对应利润28亿,对应市值空间1000亿。
行星滚柱丝杠的难点有哪些?
– 设计:需要根据机器人电机扭矩自主设计,并给出最优解;目前国内具备正向设计能力的杭州新剑(未上市)、五洲新春(新剑战略合作)、震裕科技。
– 材料和热处理:需要同时满足硬度要求(表面和心部硬度,硬且韧)、组织要求(高度均匀性)、变形要求(尺寸精度几微米,直线度0.01mm)、耐磨和抗疲劳(需同时掌握淬火、渗碳、液氮冷冻工艺)。
– 精密加工:包括粗加工(外圆车削、螺纹粗铣)、精加工(外圆磨削、螺纹精磨、表面研磨)、装配(非标定制工装夹具)。
– 检测:需要多种高精度检测设备,对直径、螺距、导程、直线度、表面光洁度、噪声进行全套实时检测。
– 大规模量产能力:设备改造和自制能力、资金实力、熟练工人、严格的工艺流程管理。
有哪些企业在做行星滚柱丝杠?
海外:舍弗勒(旗下GSA、依维莱,员工人数100-200人);博世力士乐(目前暂无量产线);日本THK(滚珠丝杠,目前无滚柱丝杠);台湾上银(滚珠丝杠,目前无滚柱丝杠)
国内:目前月产能3000根以上:杭州新剑;目前月产能1000-2000根:五洲新春、震裕科技;
目前具备小批量量产:贝斯特、恒立液压、双林股份、汉江机床(秦川机床旗下)、合肥赛里斯(江苏雷利参投)、扬州众孚;
目前具备制造能力:南京化纤(南京工艺)、岐山北方机械、长盛轴承。